减重科普03: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

刘贤明医生 发布于2024-03-27 10:46 阅读量443

本文由刘贤明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继发性及单基因缺陷或合并肥胖的临床综合征所致三大类型。单纯性肥胖占所有肥胖的95%以上, 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继发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超重/肥胖一旦存在,即意味着糖脂代谢障碍的存在,造成的并发疾病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由于过多脂肪组织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病变和胆结石等。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1.6%,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12.8%和 18.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 41%、肥胖比例为 24.3%、腹型(中心性)肥胖(腰围≥90 cm(男)或≥85 cm(女))患者高达 45.4%。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肥胖程度较轻,但体脂分布却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中心性肥胖。

    遗传因素是肥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占肥胖发病的40%~80%。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已识别超过200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位点, 如 Leptin、FTO、 GPR120、 CRTC3等。其次,中国居民膳食已从传统的以粗粮和蔬菜为主的植物性膳食逐渐转变为西式膳食模式,由于现代社会工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 、家务劳动等身体活动减少、机动车出行增加 ,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日趋久坐少动,身体活动减少也是中国肥胖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吸烟、饮酒、睡眠及生物钟节律异常等也是促发因素。

    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200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