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黄国义医生 发布于2020-10-29 22:17 阅读量6091

本文由黄国义原创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骨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应用药物。

局部外用药物

在使用口服药物前,建议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尤其是老年人,可使用各种NSAIDs类药物的凝胶贴膏、乳胶剂、膏剂、贴剂等。局部外用药物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微,但需注意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全身应用药物

用药前应进行胃肠道、心血管等危险因素评估,做到个体化给药,尽量使用最低剂量。如需长期用药,则用药三个月后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镇痛药物

对NSAID类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者,可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等,但需注意,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成瘾性发生率相对较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关节腔注射药物

需要进行关节腔穿刺注入药物,常用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医用几丁糖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为消炎作用,但对软骨代谢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玻璃酸钠等粘弹性物质:注入关节具有润滑、抗感染、软骨修复等功能,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腔注射是有创治疗,可能会增加关节感染的风险,需由医生评估后进行。

手术治疗

在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关节镜清理术

关节镜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适合伴有关节内游离体或半月板损伤等症状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游离体清理、半月板成形等,能减轻部分早、中期患者的症状。对于伴有机械症状但关节间隙狭窄较明显的患者,单纯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差。

截骨术

截骨术多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早中期患者,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改变关节面的接触面受力情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人体自身关节,尤其是青中年活动量大、膝关节力线不佳的病变人群。

关节融合术

实施关节融合术的目的是解决关节疼痛,但会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现已不作为膝、髋等大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于严重的踝关节、趾或指间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融合术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该方法可以消除关节疼痛,同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为医患广泛接受。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水疗、冷疗、热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按摩、针灸等。主要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行动辅助

通过减少关节负重来减轻疼痛、减少关节磨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辅助运动,也可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辅助行走。但对改变负重力线的辅助工具,如外侧楔形鞋垫尚存在争议,应谨慎选用。

前沿治疗

病变关节腔内注射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为骨关节炎治疗新方法。富血小板血浆可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并可参与关节内组织修复及再生,但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及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