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是不是抑郁了?我该怎样帮助他?

童恋茹医生 发布于2020-11-29 23:12 阅读量7274

本文由童恋茹原创

       我在门诊上接诊的被情绪问题困扰的患者中,有两个年龄段占很高比例:13-19岁处于初中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还有就是二十余岁的年轻人,都是女性患者居多。每每看到焦急的家长带着小孩前来就诊,我都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但作为医生我更想向家长说:在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过程中,家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识别孩子是心情不好还是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自尊心强,与父母在情感、观点、行动上脱离,探寻着“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这两大问题,完成着心理上的断乳。此时的他们又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人际关系的困惑等,使得处于这一急剧变化的时期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情绪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五分之一的青少年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抑郁远远不是不开心这么简单,它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社会功能的健康问题。然而有些家长并不理解,觉得孩子只是想多了,开导下就会好起来。所以如何识别孩子是成长的烦恼还是抑郁症的可能,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需要掌握的。

image.png

      青少年抑郁的症状:1、悲伤或无望感2、易激惹、愤怒或敌意3、易哭泣或时常哭泣4、与家人、朋友停止交流5、对参加活动失去兴趣6、在学校表现不佳7、饮食或睡眠习惯的改变8、烦躁和躁动不安9、无价值感和内疚感10、缺乏热情和动力11、虚弱或精力缺乏12、注意力难以集中13、无法解释的隐痛或疼痛14、 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在青少年中易激惹,敏感易怒,逆反行为,手机成瘾,自残行为等症状多见。家长需要识别出孩子跟以前比是否出现明显变化,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给他带来的影响严重吗,以便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二、   孩子抑郁了,我该做什么?

       对于抑郁的青少年,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承认他们的感受,不要总是鼓励说“你要坚强!你不要想太多,加油!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等此类的话。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涉及大脑神经递质,脑功能等多方面的变化,不是孩子想通了就能好转的,这么说只会徒增孩子压力,让其更不愿意跟你沟通。家长需要做的是陪伴他们,如果孩子愿意沟通,家长可以正面探讨他们的感受并表示理解和接纳,告诉孩子“你的痛苦我理解,我会一直陪伴支持你……”就可以了,其他尽量少讲,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家长也要避免变得过度呵护,以防孩子有获利感。

image.png

       其次,家长需要陪伴孩子规律运动,这种行为激活的方式有利于症状改善,家长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人交往,发现孩子的兴趣并一同去做,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对于药物治疗中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抗抑郁药物没有依赖,规律足疗程服药才能减少复发,取得好的预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监护,预防消极,尤其是孩子出现出危险信号,例如透露出消极想法,身体有伤痕等,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来降低自伤自杀风险。

       写在最后:青少年抑郁绝对不是青少年自己得病这么简单,治疗上也绝对不是交给医生就可以了,家长必须意识到,需要与学校老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医生组成联盟,一同帮助,孩子才能更快走出抑郁的阴霾!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