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

冯流畅医生 发布于2018-11-23 21:15 阅读量8587

本文由冯流畅原创

疾病简介:

“肾虚”一词在现代中医体系中,通常指肾藏物质缺失或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状况,如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症候。这一定义的形成与现代中医疾病和诊断体系的确立相关。

当代中医界在探讨“肾虚”问题时,常常会选择性地引用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部分记载。“肾虚”一词,在《素问》是有记载的,分别见于《脉解篇》和《示从容论》。《内经》中的“肾虚”概念,可界定为因肾气不足,或(肾)精耗竭而致使肾藏机能的失衡或衰退,同时伴有一系列的体征或症候表现。并且,依据导致肾虚的原因,《内经》所言之“肾虚”又可分为自然性与病理性两种情况,其相应表现也有所不同。

自然性肾虚是指人体在自然状态下(非疾病引发),随年龄增长,肾气及肾藏机能自然衰退,同时伴有某些特定的体征表现。《内经》认为肾气的盛衰变化与生命的生长衰老密切相关,其消长变化,自然影响到个体的发育、成长与衰老。病理性肾虚主要指人体在非自然状态下(存在内外因的致病因素),导致肾气不足,精气衰弱,同时伴有相应的症候表现。


病因:

肾虚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部分患者属于天生肾虚,自身遗传导致脏腑功能较差,天生存在不足,通常难以改变。

然而大部分人的肾虚是后天各种因素所导致,例如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喜欢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过于挑食偏食;热性食物会使人体的津液受到损耗,而体内存在的气必须依靠津液存在,因此易造成气血不旺;如今人们喜欢追求丰富的夜生活,或者迫于生存压力而长时间加班,导致睡眠时间不充分,损耗了肾阴;另外,青少年比较早熟,与过去相比接触到性知识的时间更早,手淫过度与性生活过度均会造成精液丢失,导致肾精亏虚;还有部分患者是其他脏器病变后导致肾功能受到影响而引起的肾虚。

timg (1).jpg


症状:

《内经》中对于肾虚的症状描述,有如下:

自然性肾虚的相关表现可归为:①发落、齿色无光;②形体失养,疲极。

病理性肾虚的相关表现可归为:①厥,与其他症候相伴,指气逆于上,阴阳不接之状,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②瘖俳,与厥(证)相伴出现,可视为一组症候群。“瘖”指口不能言,是逆厥的常见症状,如《素问·大奇论》所云:“暴厥者,不知与人言”。“俳”通“痱”,指四肢不能动。《灵枢·热病》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其病症似为“风邪”入藏,少阴脉阴阳失衡所起。故而有口不能言,四肢病废之状。③胸中痛、大小腹痛、心中不乐,并与清厥(指足冷,气逆内厥)相伴出现,可视为另一组症候群。④身体沉重,倦怠不舒。⑤出现舟船之人落水遭淹的梦兆。依“肾者主水”之说,故虚时梦水。⑥手足发热。

《内经》中有关自然性肾虚的探讨无疑成为肾虚学术史中历史变迁性较小、延续性较强的部分,并为后世医家保留与继承。但《内经》中有关病理性肾虚的症候表现,与当代中医界所谈之“肾虚(证)”存在较大差别,相关条文在如今中医肾虚的研究中也较少被引用。

现代中医中,肾虚症状的表现诸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肾虚表现在脑力方面,反应为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精神,总感到精力不充沛,这就导致人在工作方面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人的工作能力。

在情志方面,肾虚的症状一般表现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且抑郁,并且对任何事都难以提起兴趣,经常头晕焦躁,这对人的家庭生活影响巨大,有可能破坏家庭生活的和谐和稳定。

在意志方面,肾虚的症状表现为对工作学习缺乏激情,没有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强烈的怀疑,丧失自信心,这容易导致人在人际关系交往中陷入困境。

在性功能方面,肾虚症状表现为男性性欲减弱,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低,严重的导致不育。女性肾虚的话则表现为子宫发育不良,月经不调经期紊乱,性欲减退,严重的导致不孕。

在泌尿方面,肾虚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无力等。肾虚还可能导致早衰,人还未到晚年就开始健忘失眠,腰腿无力,体力大不如前,听力视力大大衰减,人在中年就开始头发斑白脱落,牙齿松动易落等。肾虚对容貌影响巨大,使人容颜早衰,不仅皮肤暗黄出现皱纹色斑,就连身材也会大大走形。


检查:

肾虚的诊断主要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主。但是现代医学中,可以辅助一些检查,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肾功能等,尿液检查如尿常规、尿渗透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男性可检查精子活动度、前列腺液检查等,女性可检查卵巢功能、白带检查等,其他如骨密度检查、泌尿系统彩超等,均可参考用于肾虚的诊断。


诊断与鉴别:

现代中医将“肾虚”规范为“肾虚证”,并将诊断标准(不分阴阳)定为“腰酸、肢软、发脱、齿摇、二尺脉弱”,完成了对“肾虚证”的基本判定。

依据现代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肾虚证的症状标注主要有:(1)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2)胫酸膝软或足跟痛;(3)耳鸣或耳聋;(4)发脱或齿摇;(5)尿后有余沥或失禁;(6)性功能减退、不育、不孕。

具备三项即可诊断。(本证常与气、阴或阳虚证同存)

timg (2).jpg


肾虚五证的鉴别如下:

相同点:均为虚证,均见腰膝酸软,神倦无力。

不同点:

肾阳虚症:

①生殖:阳萎,女子宫寒不孕。

②二便:五更泄泻。

③其它症状:形寒肢冷,浮肿。

④舌:舌淡胖苔白。

⑤脉:沉细。

肾阴虚症:

①生殖:遗精早泄,经少经闭。

②二便:溲黄,便干。

③其它症状: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咽干颧红。

④舌:舌红少津。

⑤脉:细数。

肾精不足症:

①生殖:精少不育,经闭不孕。

②二便:无鉴别点。

③其它症状:痿软,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

④舌:舌淡红苔白。

⑤脉:沉细。

肾气不固症:

①生殖:滑精,早泄,带多,滑胎。

②二便: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遗尿失禁,夜间尿频。

③其它症状:神疲耳鸣。

④舌:舌淡苔白。

⑤脉:沉弱。

肾不纳气症:

①生殖:无鉴别点。

②二便:无鉴别点。

③其它症状: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

④舌:舌红苔白。

⑤脉:细数。

timg (3).jpg


治疗:

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其经脉与膀胱相互络属,故两者为表里。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又主水,并有纳气功能。膀胱具有贮尿排尿的作用。

肾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一有耗伤,则诸脏皆病,故肾多虚证。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生长发育,生殖机能,水液代谢的异常方面,临床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以及水肿,二便异常等。肾虚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通过症状辨证分型治疗。肾虚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种证型。

(一)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精神萎靡,面色晃白或黧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甚则腹部胀满,全身肿胀,心悸咳喘。

【治疗】对于肾阳衰微不能温运脾阳所引起的泄泻,以及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所引起的喘促,都可选用适当的补肾阳药来治疗。补肾阳的中药主要有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冬虫夏草、杜仲、续断等。常用方有右归丸等。

(二)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是指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滋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如遇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胸闷食少,便溏腹胀等症,不宜应用。常用滋肾阴中药有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桑寄生等。常用方有左归丸、二至丸等。

(三)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损表现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调养失宜,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所致。

【临床表现】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卤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动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等。

【治疗】补肾填精的常用中药主要有鹿茸、阿胶、桑葚、紫河车、何首乌、当归、熟地黄等。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补肾填精的中药大多滋腻,温热,当与健脾的中药何用,以免阻碍脾气运化。常用方有金锁固精丸等。

(四)肾气不固证

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年高肾气亏虚,或年幼肾气未充,或房事过度,或久病伤肾所致。

【临床表现】神疲耳鸣,腰膝酸款,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疗】肾气不固常用补气药和补肾药,主要有黄芪、山药、人参、淫羊藿、仙茅、鹿角霜、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冬虫夏草、杜仲、续断等。常用方有金匮肾气丸等。

(五)肾不纳气证

肾不纳气证,是指肾气虚衰,气不归元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或劳伤肾气所致。

【临床表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

【治疗】肾不纳气需用温肾纳气以平喘的药物,主要有五味子、蛤蚧、沉香、磁石、黄精、紫苏子等。常用方有苏子降气汤、七味都气丸等。


并发症:

我们说中医讲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中医治疗它是一个整体观念,肾虚久了,会波及心脏,有一种情况是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会出现心悸、失眠、耳鸣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也会影响脾,造成脾肾两虚,脾肾阳虚,主要症状是五更泻,或者久泻久痢。同样的,饮食不洁长时间腹泻也会造成肾虚。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子病及母,肾虚久了,会出现肺肾两虚,出现久咳不愈。肝藏血,肾藏精,肾精不足,波及肝脏,则会肝肾阴虚,会出现比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等这些症状。


饮食与护理:

1. 饮食宜进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故肾虚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为先。温阳食物的属性一般偏温、偏热,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内火偏旺、大便干结、口臭者不宜服用。常用的补阳类食物有:鹿肉、羊肉、狗肉、对虾、海参、韭菜、香菜、芥菜、四季豆、南瓜、龙眼、荔枝、石榴、乌梅、核桃、桂皮、茴香等。

补充阳气要善于借助老天之力,顺应自然。肾虚之人,春夏之季多食温补之品必当有事半功倍之效。常言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就是这个道理。

2. 饮食生活禁忌

(1)不要多吃生冷、黏腻、冰冻的东西,很多女性每天都要吃很多水果,吃水果的确对皮肤有好处,但是如果肾虚,吃太多水果,会伤及脾阳,伤及肾阳。

(2)房事不宜过多,不宜过劳。

(3)情志致病,惊恐伤肾,平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宜过惊过怒。

3. 药膳调补

(1)羊肉羹

原料:瘦羊肉80g

做法:取煮熟的瘦羊肉,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ml羊肉汤,放少许生姜汁,蒜泥,料酒,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2)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

做法: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起,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将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此为汉代张仲景名方,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3)韭菜炒胡桃仁

原料:胡桃仁8个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g切寸段备用

做法: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熟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本品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

(4)鹿角胶奶

原料:纯牛奶250ml,鹿角胶10g

做法:纯牛奶放入锅中加热,煮沸时加入鹿角胶用小火缓慢加热,并不停搅拌,使胶体烊化。本品补肾助阳,鼓舞阳气。


预防: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在预防肾虚上平素宜节制房事,不宜过劳,宜调畅情志,不宜暴饮暴食,注意保暖,平时不宜常处于阴冷潮湿的地方。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宜多晒太阳,在阳光充足的上午运动,但也不宜大量出汗,以防伤及阳气。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按压穴位保健。可隔日使用艾灸法温灸命门,涌泉,肾俞10-15分钟。也可借助温灸盒。还可以使用经络保健。摩擦腰肾法:以两手手掌的鱼际、掌根,同时做上下左右摩擦两侧腰部。每次15分钟,每天2次。还可以常用艾叶/生姜煮水每日泡脚,温补阳气。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