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告同行:本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有抄袭,本人一定追究。
你若有宗教信仰,请跟随你的宗教指引;
你若有文化倾向,请跟随你的文化选择。
你若没有这些影响,
请不要跟风,
请跟我来。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
我们可否坚守自己的内心?
包皮的自然发展
上图:包皮的发育过程(从出生前到成年)
包皮出现于胚胎第8周,随着其下龟头的形成向前推进,到第16周基本成型,在随后的孕期内,包皮和龟头之间逐渐分离。孩子出生后,包皮是紧紧包着龟头的,除了包皮口狭小外,包皮和龟头之间还会有粘连,这两个因素阻止着包皮翻开,我们称之为包茎,因为这不是病态的,所以被称是“生理性包茎”。正常情况下,小婴幼儿就应该是包茎的状态。
随着孩子阴茎的生长发育,包皮口会逐渐松解,包皮与龟头之间的粘连也会逐渐分开。至于何时能够翻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大了,3岁到10岁都有可能,每个人不一样的,到五岁的年龄都至少有70%是依旧是粘着的。所以小男孩包茎一点都不奇怪!绝大多数都还是“生理性包茎”。
十岁之后的男孩,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通常都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将包皮翻开,刚翻的时候可能还会有点痛和紧,但之后会越翻越自如。如果这个时候包皮还是不能翻开,要考虑是不是“病理性包茎”。
包皮可以自由翻开以后,平时在未勃起的状态下仍然是包绕龟头的,此时会被称为“包皮过长”,一个“过”字会造成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但其实这还是正常的。我不认为“包皮过长”是一个准确的词语。
大部分的包茎和包皮过长在青春期发育时,因为内部的海绵体生长速度快过外面皮肤的生长速度,使得龟头会向前突出,包茎会得以解放,包皮过长的状况也会得以好转。这就是多数中国男人既往最自然的历史。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佐证。
因此,我建议
三岁以内的男孩,如果没有炎症史,是完全完全没有必要去翻包皮的。
三岁到十岁的孩子,如果没有炎症史,消极等待也是可以的。积极一点的话,可以在洗澡时慢慢尝试去翻包皮口,但稍微用力即可,逐渐有一点进步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弄到很疼而心生恐惧。只要包皮口可以开就已经足够足够了。过早暴力强行翻包皮,实属不必要。花不开是时间未到,难道要硬生生扯开花瓣吗?
十岁以后的孩子,大可以积极鼓励他在冲凉时去主动将包皮翻开,清洗其内的包皮垢。清洗后再将包皮翻回来。
上图:这是一个将包皮翻开的过程。向阴茎根部方向牵拉,包皮的内面也会露出来。
国外的宗教和文化
上图:全世界包皮环切的分布图(蓝色越深表明切包皮的百分比越高,红色相反)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和中国一样,不是常规切包皮。
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旧约中上帝要求亚伯拉罕的后裔都要进行割礼,今天犹太教仍然在坚持这一仪式,在新约中虽然耶稣说过免除割礼,但众多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徒还在进行着割礼。可兰经里没有提到割礼,但其先知圣训里有割礼,所以大多穆斯林都认可割礼。除此之外的一些地区也有割礼的习俗。
文化上,如澳洲和美国,很多人认为切了包皮会改善卫生状况,减少性传播疾病,降低阴茎和宫颈癌,因此,切包皮也十分流行。但是美国的包皮环切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70年代最高的90%降到了目前的60%。
但是奇怪的是,中国的包皮环切率肯定是在节节攀升。是家长还是医生的原因?
包皮是否真的是冗余之物?
上图:包皮就是包绕龟头的那部分,它的内外都是皮肤
包皮恐怕不是冗余之物。包皮可以保护小儿的稚嫩的龟头和尿道口,避免外面衣物尿布的摩擦;保护和保持局部的感觉敏感性(作为成年人,你懂的);尿道或生殖器重建时的绝佳材料。所以他们割他们的,若能留着的还是先留着吧。
上图:包皮环切术前术后示意图
很多家长和孩子显然没有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做了包皮环切手术后,还会追着医生问,以后龟头就这么露着呀?晕,包皮切了之后,龟头必然是露着的。
上图:包皮环切会切去一些感觉敏锐的部分(紫色和红色区域是最敏感的部分)
切了包皮和未切包皮的比较,除了没有包皮覆盖龟头外,最客观的继发变化就是龟头的角质化程度升高。这意味着:敏感度降低,但“更耐磨了”。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至今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关于包皮环切的几点争论
1、防生殖器官癌。以色列的阴茎癌发生率比美国低,美国又比印度低,似乎可以说明切包皮有助于防癌,但切包皮率很低的中国和日本人,患阴茎癌的机会也非常低,宫颈癌发病率也一样。说明单一伴侣、卫生状况可能更为重要。
2、预防泌尿系感染。婴儿时期切了包皮的孩子确实比没有切的感染率要低,但其实没切的感染率也还是很低的。感染率高的其实是有泌尿系畸形比如肾积水或疾病比如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会受益于切包皮,但又会增加手术相关的风险。
3、预防HIV。有研究说可降低HIV风险,在非洲推广包皮环切后似乎HIV感染率确有下降。但是靠这个防艾滋恐怕有点可笑,一个多次不洁性行为的人永远是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不管他是否切除了包皮。
4、心理影响。对已有记忆力的孩子来说,这个手术可能是终生难忘的。对于不记事的婴幼儿来说,疼痛也会在一段时期影响。切了包皮,会增加龟头角化程度,有人说可降低敏感度改善成年人早泄,但有研究说切前和切后做爱做的事时感觉没啥统计学区别。
5、手术的伦理问题。婴幼儿包皮环切术是有争议的。对于确有医学问题的包皮,患儿可以从手术中获益,这个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包皮,父母就擅自决定切除,这合理吗?好处并不明确,但是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
我毫不掩饰我的观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尊重自然。所以我不建议非医学意义的包皮环切!
其它几个问题
1、包皮过长是不是要切包皮?对于儿童来说,包皮过长是正常的,不算毛病,每天能清洗干净,不要有污垢积聚或异味就可以了。
2、包皮垢是怎么回事?有时透过孩子的包皮可以看到里面有些异常的东西。包皮垢是存在于龟头与包皮之间的白色软泥样物,能翻开包皮的还可以闻到一些臊臭味,来源于一些皮脂分泌和细胞代谢的产物,因包茎不能清洗的,若无感染一般也无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等包皮以后翻开后就自然可以清理出来了。若是包皮过长就一定要教孩子学会清洗了。
3、孩子拉尿时包皮怎么鼓成一个球状?这其实只是包茎的一种表现,说明包皮口小,这个也不是一定要切包皮的指征。能扩开一点包皮口就会自然好转。或者尝试一下局部涂类固醇软膏,比如倍他米松、去炎松,一天两次,坚持一个月。再加上经常尝试牵拉包皮,往往都会有改善。如果是瘢痕狭窄,就还是要手术。
4、包皮粘连是怎么回事?对从来没有翻开过包皮的孩子来说,包皮与龟头之间总是会有些粘连的,很多慢慢都可以自行分开,若是医生帮忙分开的,如果不每天坚持翻包皮,还是有很大可能再粘回去的,分离后的几天每天坚持翻开再涂些眼膏会减少再次粘连。
5、孩子突然有一天包皮红肿拉尿疼痛怎么办?这多是发生包皮的感染了,若不伴尿急尿频,尿常规无异常,局部用药就可以了,一般3-5就会好转。急性期是不能做包皮环切手术的。反复的包皮炎引起包皮瘢痕化也是要手术的。
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考虑切包皮?
首先就是病理性的包茎,起因于反复的龟头包皮炎或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家长可能说:“翻不开的叫包茎,这我明白,但怎么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呢?”生理性的包茎是指包皮口很松软,看不到明显的瘢痕的那些,以后可以自行翻开。而病理性包茎多数有反复的包皮炎症病史,包皮口有炎症瘢痕,基本上不可能自行翻开。病理性包茎的孩子有可能还合并有尿道口的狭窄。如果孩子有反复包皮龟头处的炎症,还是需要早点手术。
其次是反复包皮嵌顿。包皮嵌顿主要见于包茎,包皮被翻开后,狭窄环箍住阴茎,导致局部疼痛,包皮水肿,龟头瘀血肿胀,这是一种需要紧急送医院的急诊情况,处理不及时甚至有阴茎坏死可能,医生会采用手法复位或背侧切开来处理。如反复发生或瘢痕形成均需要包皮环切。
上图:包茎和包皮嵌顿
第三,反复的尿路感染。有研究者认为未行包皮环切者尿路感染率比行包皮环切者要高,也有人建议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行包皮环切术。反复的尿路感染者可以考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要求。
第四,生理性包茎延期无好转,眼看孩子都快到青春期了,仍然没有破土而出的迹象,超过十岁之后的包茎,还是可以考虑做包皮环切的。
第五,其他问题,比如包皮上有血管瘤或者大一点的黑痣。包皮环切可以解决问题的就直接做规范的包皮环切。
那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要去切包皮?就是说有哪些禁忌,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友病就不要没事找事啦,还有就是各种阴茎畸形的,也不要冒然切包皮,比如尿道下裂、隐匿阴茎、阴茎下曲、巨大尿道口等。
什么时间是切包皮的最佳年龄?没有所谓的最佳年龄。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合适的话不分老少皆可;不合适手术,什么年龄都不要做。有手术指征的年龄就是最佳年龄。
确实是有医学指征,当受益大于风险时,还是要手术的!不能因为过于强调保留包皮的好处,而又耽误了该切包皮的那些孩子。
包皮环切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最古老的当属“Biblical method”(圣经方法),曾经在微博和朋友圈内流传甚广的一段视频用的就是这种办法,绑线牵拉住包皮尖端后,一刀切断,然后夹个树枝止血。咱们乐一乐就算了,主流的趋势早已不这么干了。
上图:古老的包皮环切
最全能的就是全手工切除和缝合法,精确的切断线,双极电凝的可靠止血,加上免拆的可吸收缝线,可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术后愈合也是最快的。缺点就是手术时间偏长,技术要求高,而手术费定的实在太低。
上图:全手工包皮环切
小儿患者还可以用环套法,手术很快,效果也有保障,术后要预着2-3周时间,套环才能脱落。
上图:包皮环套法
成人和大孩子除全手工外,还可以用吻合器或大的套环。
上图:大的套环
上图:吻合器
包皮环切,三思而后行
医学意义上的切包皮,应该是需要有严格的适应症的。对于没有医学指征而进行包皮环切的,如果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就有可能会把一个不是“病人”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病人”。
越是当一种东西很热门时,越需要我们冷静。
我是孙医生,那个一直致力于把手术做到极致,一直致力于重建医患信任的Dr.SUN。
孙医生值得您“加关注”!
敬告同行:本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有抄袭,本人一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