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是指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或间质组织的囊性肿瘤性病变,其病理性质多样 。
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诊断对临床实践而言是个挑战,因为仅依赖影像学或检验结果难以明确区分PCN的不同类型。当前的主要诊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和长期随访。规范的诊疗有助于减少随访周期和医疗成本,而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一、分型概述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PCN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MRI的检出率可达2.4%~49.1% 。
临床常见的PCN主要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ys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cNEN),约占所有PCN的90% 。
不同类型的胰腺囊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如IPMN和MCN均属于癌前病变,存在恶变风险 。PCN的直径大小、强化壁结节是否存在、主胰管扩张程度、囊壁厚度以及肿瘤增长速度等均是判断良恶性和手术指征的重要因素,不同PCN的恶变率差别较大,例如SCN的恶变较为少见 ,而IPMN、MCN及SPN均有较高恶变潜能 ,因此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均需要积极的处理,专业诊疗,精准微创手术,避免癌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