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这些情况,要当心!

王琳琳医生 发布于2019-04-25 22:14 阅读量7251

本文由王琳琳原创

    卡介苗是我国计划免疫要求接种的疫苗之一,可保护宝宝免于发生严重的结核感染,包括结核性脑膜炎,播散性结核感染等。我国疫苗接种计划规定:胎龄大于等于37周,且出生体重大于等于2500g的新生儿在生后接种卡介苗,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儿,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在3个月~3岁之间,需先进行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可以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再补种。

    大部分宝宝在接种卡介苗2-3周后,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硬结,随后硬结中间会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 周逐渐结痂,愈合后可留有永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上述过程一般要持续2-3个月。这是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是接种有效的标志。

接种卡介苗后还常会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小于10mm者,多可自行消退。宝宝还可伴有体温升高,烦躁,食欲减退等表现。家长一般不用过于担心。

    但是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家长就要当心了,这些属于卡介苗接种引起的严重异常反应:1)局部反应强烈(接种部位出现大于10mm的脓肿和溃疡,愈合时间大于3个月);2)周围淋巴结炎(即腋下、颈部、锁骨上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等于10mm)。周围淋巴结炎的发生率大概在0.1-1‰,多发生在3月龄左右,约2/3的周围淋巴结炎发生在6月龄前;3)卡介苗骨髓炎;4)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

    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如果在疫苗合格及接种过程正确的前提下,出现上述接种后严重异常反应,常常提示宝宝的免疫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对于患有特定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的宝宝,接种卡介苗后,易引发卡介苗局部反复感染或播散,甚至引起致死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疾病类型包括: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慢性肉芽肿(CGD),高IgM综合征(HIGM),高IgE综合征(HIGE),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支杆菌病(MSMD)等。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特征性的表现,可由儿科免疫专科医生通过不同的免疫功能学检查及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有些疾病还涉及到遗传咨询的问题。

    因此,笔者希望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接种卡介苗后需注意观察接种部位、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以及宝宝的全身情况。如果出现严重的接种后异常反应,需到儿科专科医院检查宝宝的免疫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或缺陷。

    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致力于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与科学研究,是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可进行系统性免疫缺陷病筛查及免疫功能检测及评估的专科团队。如果家长观察到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到设有儿科免疫专科的医院及时就诊,排除有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华新生儿杂志2017年5月第32卷第3期。

2. 彭晓雯,《卡介苗预防接种安全性综述》,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年12月第16卷第6期。

3.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Team of the Department of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on vaccine safety,WHO /V&B/00.36 Printed: December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