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这道美食一定要少吃!

陈其国医生 发布于2023-04-10 21:28 阅读量267

本文由陈其国原创

碌的2021终成为过去,回家过年成为疫情期间最奢望的心愿。

其实,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又怎么能少了这道美味——腊味呢?!

腊鸡腊鸭、腊猪腊鱼……这是多少游子在外念念不忘的儿时味道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美味并不代表健康,医生建议少吃,少吃,甚至建议有的人不吃

腊味含致癌物质

腊味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性,但亚硝酸盐经过消化道的处理后发生反应,亚硝酸盐就会转变成有致癌性的亚硝胺。

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容易引起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研究表明,少吃腊味,可大大减少鼻咽癌的发生。

反复涕中带血、耳闷塞感、耳鸣、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些都是鼻咽癌的常见症状。

 ▲内镜下的鼻咽癌

爱,却不能多吃!

其实除了亚硝酸盐,不建议您多吃腊味还有其它原因:

1. 盐份高

腊肉的含盐量可以达到 5~10%,摄入过多的盐份可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2. 油脂高

腊味多以肥瘦肉为主,油脂可以高达48%。

3. 含致癌物

腊味在熏制过程中产生如多环芳香烃、煤焦油等有害化学物和强致癌物苯并芘,增加患癌几率。

4. 营养流失

腊味在制作过程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大量丢失,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含量几乎为零。

怎么吃最健康?

实在想吃腊味,可以这样做,相对比较健康:

1. 冲洗+浸泡+水煮

腊味在食用之前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有害微生物,再进行浸泡,以稀释亚硝酸盐,最后再用水煮一遍,进一步 减少腊肉中的有害物质。

2. 搭配蔬菜混炒

搭配蔬菜混炒,蔬菜中的维生素能够分解亚硝胺。


这些人群 尽量不吃

但以下人群最好不吃:儿童和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EB病毒阳性的患者。

特别是对于EB病毒阳性的患者,腊肉更加要少吃。

    ▲EB病毒阳性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

过年了,腊味是餐桌必不可少的美食,然而腊味美味,还是建议少吃,少吃为宜!特殊人群建议不吃。

科普导读

鼻咽癌常识知多少?

鼻咽癌早期三大症状:

1.

鼻部症状:回吸性涕中带血。

早期为回吸性涕中带血、进行性鼻塞,可惜有些患者不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涕中带血

回吸性涕中带血,是鼻咽癌早期信号!!

2.

耳部症状:早期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可出现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非常容易误诊。

▲分泌性中耳炎是部分鼻咽癌患者的首诊疾病,容易漏诊

3.

颈部淋巴结肿大

60%的患者是因为“颈部肿物”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鼻咽癌的诊断:活检病理检查是金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镜下鼻咽部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如需更多咨询,

可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预约耳鼻咽喉科专家。


陈其国

副主任医师

第四党支部书记,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临床方向:具有耳鼻喉科丰富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操作经验,能熟练诊治咽喉疾病、鼻科疾病、耳科疾病等耳鼻喉科疾病,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慢性咽喉炎、鼻咽癌、耳聋、耳鸣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能熟练掌握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鼻窦开放、喉显微外科、鼾症等手术。

学术研究:主持区级立项课题10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10余篇论文,获国家专利实用技术发明4项。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曾获国家“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优秀作品奖、南方科普大赛一、三等奖、广东省第一届科普大赛优秀奖等荣誉,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健康大使”。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耳鼻喉头颈外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知识产权孵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广东省医学会健康传播自媒体联盟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等离子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

门诊时间:常年定期门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