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星期五
2023年3月
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是“爱耳日”。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20岁出头的小张,最近实在太忙了,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成年人的世界太难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大早起来,小张的左耳莫名其妙痛起来了,一阵一阵的钻心痛。照镜子看看耳朵也没有肿胀、流脓啥的,就随便吃“下火”的药继续忙了。
可是这种痛真的是难以忍受,夜里难以入眠。痛了两天后左耳开始长了几个小水泡,然后就开始脸歪了、左耳嗡嗡响听不清楚,最夸张的是连站也站不稳。
▲耳廓不起眼的几个“小水泡”
到了耳鼻喉科,接诊的医生给他一看:“小伙子啊,你是按书生病啊,书上有的症状你几乎都有了。这是耳朵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了面神经、耳蜗前庭,导致你面瘫、耳鸣、眩晕了!”
“我的天啊,我一个大男人,耳朵长的几个不起眼的小水泡,把我搞‘瘫’了?!这是啥病毒啊?”
何为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的症状为小水泡样或早期丘疹样皮疹,伴有局部疼痛。
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为多。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
▲耳前可见簇状“小水泡”
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是发生在耳廓及外耳道的带状疱疹,很多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剧痛,一般2-3天后耳廓才开始“长小水泡”(簇状水疱疹),早期非常容易误诊。
病 因
凡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均会诱发此病:受凉、感冒、过劳、熬夜、某些传染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使用某些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总之一句: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的时候容易犯。
最大的特征:疼!剧痛!
耳廓、耳道内和耳后剧烈疼痛,烧灼样疼痛,一般人难以忍受,可放射至咽部及面部。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几个小泡”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并发症:
1. 周围性面瘫
这是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而导致的,属于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和闭眼,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
▲病毒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瘫
耳带状疱疹的面瘫发生率约为4%~9%,开始起病时可能为部分性面神经麻痹,在数日或2~3周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高峰期为10~14天。
2. 听力受损:听力下降
一般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伴有耳鸣等。
▲病毒侵犯耳蜗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3. 前庭功能受损:眩晕
轻中度眩晕、平衡障碍,站立、走路不稳。有部分患者的前庭症状早于面瘫的发生。
4. 角膜炎
非常常见,由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睡觉时眼睛都是开着的,容易并发暴露性角结膜炎。
▲眼睑闭合不全
5. 颅神经受累的其他症状
病毒侵犯颅神经可出现眼色素膜炎、视神经炎、青光眼、泪液减少、流涎减少、味觉丧失、鼻堵塞等症状,侵犯第X颅神经受累则出现声嘶、软腭麻痹。
治 疗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保护角结膜,伴有眩晕的患者以对症止晕,面瘫予以理疗、面部按摩及针灸等综合治疗。
疗效一般还可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如经保守治疗后,面瘫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可考虑面神经减压手术。
预 防
带状疱疹病毒,是个十分专业的“潜伏高手”,90%的人体内有这种病毒。它藏在身体中数年之久,一旦发威则会疼痛难忍,让人苦不堪言。
带状疱疹的发生总的来说是抵抗力下降,因此预防带状疱疹应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病毒无可乘之机。
1. 保持良好睡眠
首先保持良好睡眠。熬夜劳累使体内T细胞的数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就会下降,生病概率随之增加。
2.增强身体抵抗力
常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多吃一些豆类食物、鱼、肉类等有营养的食物有利于增强抵抗力,不要迷信所谓的补品。避免酸辣饮食。
3. 避开病源
既往得过水痘的患者会更容易患带状疱疹,要避免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的患者。
感冒、压力大、工作太累时;受伤、手术、罹患癌症时,都是患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更要做好身体的“日常维护”。
其实,搞垮我们的不是耳朵的这几个“小水泡”,而且身体的免疫力出问题了,没有得这个“带状疱疹”,可能还会有其他问题。
所以,耳朵痛,长这种水泡,一定要重视哦!
人生就像一盘棋子
身体、工作、家庭都是重要的棋子
某一步下赢了不算赢
全盘下好才算赢家。
如需更多咨询,
可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预约耳鼻咽喉科专家。
热门科普(点击阅读)
向下滑动获得更多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