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市已进入春季流感的高发期,近一月来,多地学校因学生患流感而停课,各医院儿科门诊更是人满为患,关于流感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家里的娃出现发热,家长朋友们首先考虑的都是流感,殊不知,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除了流感,其他细菌、病毒也相当活跃,再加上忽冷忽热的天气导致宝宝们免疫系统不稳定,很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今天我来给家长朋友们科普下春季常见儿童传染病的防治知识,避免见到发热就只想到流感的误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乙、丙)感染引起,与普通感冒相反,它引起的全身症状较重,会有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反复高热(一般会持续3天以上),常有咽痛,而引起的呼吸道卡他症状较少。
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一般1周左右能痊愈。但是,严重病例可能会导致心肌炎、病毒性肺炎(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脑膜脑炎、肌炎和肌溶解(严重者会出现肾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家长朋友们,千万别把流感当成普通感冒,如果家中宝宝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还是尽早就医哦,以免延误了病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冬春季为多。
它的传染性极强,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几小时后出现皮疹,皮疹先后或同时有四种形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又称为“四世同堂”。自然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痂皮脱落后,不留瘢痕。
水痘患者恢复后体内神经节上可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在老年人中常见。
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见。患者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婴幼儿多见。
麻疹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眼红和上呼吸道症状及皮疹,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流行性腮腺炎,一种由腮腺炎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症状较儿童为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多见。
大多患儿开始无明显表现,部分可有乏力、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潜伏期平均18天。
对易感儿童可应用“麻风腮”联合疫苗或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和呼吸道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接触、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2-10天。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①疫苗接种是一种主动免疫于传染病的好办法,除了国家计划免疫的免费疫苗外,家长朋友们还可以每年给宝宝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②定时开窗通风、勤洗手,可降低空气中病原生物的浓度、减少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发病的风险。
③多喝水、均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各位家长朋友们,关于春季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的小知识,您了解了吗?目前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已开设了24小时门诊,如果家中的宝贝出现发热,可及时就诊咨询哦。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