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法-膀胱起搏器

史本涛医生 发布于2022-03-16 12:19 阅读量3478

本文由史本涛原创



在泌尿外科和男科门诊,医生经常会遇到以下2类患者:


1:顽固性尿频患者:这部分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喝水的总量并不多,但是排尿的次数非常多,严重的可以达到几十次,夜间起夜排尿的次数也往往超过2次。(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一般白天排尿次数小于6次,夜间起夜排尿的次数0-2次)


2:顽固性尿急患者:这部分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是在厕所里,就是在去厕所的路上,突然有尿意后一刻都不能忍,尿急的同时还伴有无法抑制的漏尿,根本控制不住,尿就顺着裤子流下来。


这两类患者,往往都看了不少的医生,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患病时间比较久,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尿不出来,停不下来


难言之隐,令他们心情寡郁,不愿出门,更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影响。


医学是有局限性的,


但追求


科学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



心脏起搏器

相信大家都听过,植入患者体内,
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那么
膀胱起搏器,你知道吗?


它同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一样,也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的人工器官,调节膀胱功能,是目前治疗顽固性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的终极秘密武器,它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什么是膀胱起搏器(Interstim)


膀胱起搏器是骶神经调控(Sacral Nerve Modulation,SNM)/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的俗称,类似心脏起搏器。它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可体外程控的骶神经调节系统,是近十年以来欧美国家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微创、可逆新型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步在国内开展。



该系统有别于外科手术,不破坏人体正常结构和组织,局部麻醉下,将电极精确植入骶神经丛(S3),通过弱电脉冲刺激S3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传递“开”、“关”信号,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系统同中医针灸中刺激相关穴位有着相似的理论基础。



二、膀胱起搏器的发展历史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概念的形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取得成功,人们试图通过电刺激驱动身体其他器官正常工作。



三、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膀胱起搏器?


1:各种原因导致的急迫性尿失禁,保守和常规治疗无效。


2: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严重的尿频、尿急,长期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


3: 非梗阻性尿潴留,逼尿肌无:膀胱里有尿液但是不能完全排空,残留较多尿液,又查不出任何梗阻的病因。


4: 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症:各种因素导致的顽固性盆腔疼痛、膀胱疼痛及排尿相关的疼痛,长期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


5:神经源性膀胱:包括多发性硬化及脊髓损伤等导致的排尿障碍。


四、膀胱起搏器的疗效如何?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受益于该疗法,对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排尿症状的改善率为64%~88%,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膀胱起搏器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去厕所的次数减少,疼痛减轻,漏尿减少或者消失,导尿次数减少甚至不需要再导尿。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如:散步,整夜安睡,外出用餐,旅行,参加社会活动等。


膀胱起搏器的治疗是可逆的,治疗可以在任何时候终止


五、膀胱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膀胱起搏器是一个微创的手术,治疗是可逆的,分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验治疗,疗效如何,一测便知


医生在X光机监控下,将电极精确植入S3神经孔,连接外挂临时起搏器。患者回到病房或家中,大约2-4周的时间,如果患者自觉症状缓解,并要求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说明疗效满意,可进入第二个治疗阶段。



第二阶段,长期植入,持续治疗,双向可控


将膀胱起搏器置于臀部皮下脂肪组织并固定电极线,医生使用医用程控仪,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合适的刺激参数,患者另有一个体外遥控器可以开关和调节起搏器程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植入起搏器后,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池使用情况。



六、膀胱起搏器装置大吗?有辐射?影响日常生活吗?


膀胱起搏器很小,相应于大表盘的手表。植入体内后其他人很难发现,不影响正常的活动。因为很少有不适感或疼痛,几乎可以忘掉它的存在。膀胱起搏器的电流对人体是安全的弱电脉冲,远小于手机电流,不产生辐射。


图片和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