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血压高,除了药物,别忘记这事....!
史本涛医生
发布于2020-05-15 16:54
阅读量8106
本文由史本涛原创
病例1:38岁中年女性,因为“发现面容和体型明显改变、血压升高数月”就诊;病例2:60岁老年女性,因“确诊高血压病数年,近1年来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状况,药物控制不理想”就诊;病例3:35岁青年男性,因为“血压升高,四肢乏力数月,在家突然坐起而晕倒”就诊。这三位患者分别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和心内科门诊,经过进一步检查,在患者的肾上腺发现肿瘤。正是这不起眼的肾上腺肿瘤导致了患者的血压不稳定、容貌改变、四肢乏力和晕倒的症状和意外。他们在泌尿外科,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接受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这三位患者的血压应该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病例1的容貌应该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容貌;病例3,因为发现高血压病史较短,手术治疗及时,应该不需要再终身服药;病例2,虽然还可能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但是血压会得到满意控制。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 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总体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全国超过3亿人患有高血压。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大部分患者看高血压病都习惯性地去心内科,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在诊治高血压患者时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忽视了对于高血压病因的筛查,从而使很多潜在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高血压病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大约90%的高血压原因机制不明,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共同导致。这类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用药、饮食调节、体重控制和休息减压等措施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10%,所谓继发性高血压,就是目前能查明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当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不再需要长期或终身用药。“在继发性高血压中,肾上腺疾病是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继发性高血压20%以上。”所以,如果高血压患者在多种降压药治疗下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时,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尤其是首诊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肾上腺肿瘤的可能,不要轻易做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是肾脏的邻居,重量大概只有4-6克,像一个薄薄的肉片一样趴在肾脏内上方,故名肾上腺。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左肾上腺为半月形。肾上腺可以分泌激素,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血压和其他基本功能。一旦肾上腺发生病变,易引起激素过度分泌,高血压则是肾上腺功能性肿瘤很常见的一个症状。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无功能腺瘤和功能腺瘤两大类。以高血压、低血钾和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满月脸、水牛背、月经紊乱、毛发增多、高血压、糖耐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库兴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疾病病因复杂,手术风险较高,涉及内分泌科、心内科、泌尿外科、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及实验医学科等多个科室(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联合诊疗)。肾上腺腺瘤多需手术干预,目前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已成为肾上腺肿瘤的最常用术式。其优点是:创伤小、视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最后,温馨提示:得了高血压,一定要做全面的检查,千万别忘了查查肾上腺!(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专业科普知识,如有侵权,请与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