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小鸟系列三:折翼的鸟儿!

史本涛医生 发布于2019-07-19 20:18 阅读量6731

本文由史本涛原创

病例回顾:

近日门诊,连续遇到两位男士前来就诊,面带愁容。一位患者40岁出头,另一位患者50岁出头,问诊后得知,小鸟(龟头)上长了一个不小的肿物,查体一看,高度怀疑阴茎肿瘤!

患者收住院后取病理,病理活检结果提示:阴茎癌。一位患者由于发现比较早,行了保留阴茎的肿瘤切除术。另外一个患者因肿物大,怀疑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阴茎部分切除术。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阴茎癌的流行病学:

阴茎癌好发于包皮内板和阴茎头,多为鳞状细胞癌,发病高峰年龄为 60 岁。阴茎癌发病率有种族差异,其中西班牙裔美国人最高。

那么什么人容易患阴茎癌呢?

危险因素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30%-40% 病例的阴茎癌组织中可检测出HPV 的 DNA,且在不同组织学亚型中不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76%阳性),湿疣样-基底细胞样混合亚型鳞状细胞癌(82%阳性),湿疣样癌(39%阳性)。疣状阴茎鳞状细胞癌则为 HPV 阴性。HPV 可能是某些阴茎鳞癌亚型的共同致癌因素。阴茎鳞状细胞癌中最常见的 HPV 类型是 HPV 16(72%)、HPV 6(9%)和 HPV 18(6%)。

危险因素二: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患者患阴茎癌的风险更高。

危险因素三:包茎与包皮过长。包茎与阴茎癌发病明显相关(比值比 [OR]:11.4),包皮垢则并非致癌因素。新生儿包皮环切术可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

其他危险因素:吸烟(发病风险增加 4.5倍)、个人卫生条件差。

目前尚无数据表明阴茎癌与 HIV 或 AIDS 有关,阴茎癌发病率与宫颈癌无明显相关。

医生心得:

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阴茎癌的发病率较30年前明显降低!

阴茎癌好发于包皮内板和阴茎头,发病高峰年龄为 60岁。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尖锐湿疣,包茎与包皮过长是阴茎肿瘤的高危因素。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约 80%的阴茎癌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理想的疾病控制。随着治疗方法进步,保留器官方案因在改善生活质量和性功能方面的优势而被认可。如果条件允许,均应推荐保留器官方案,不要轻易行阴茎全切或部分切除手术!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