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矫正知多少?

邓建清医生 发布于2021-09-14 16:28 阅读量8705

本文由邓建清原创

早期矫正是指儿童在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牙颌畸形早期防治的目标是:维护和创建口颌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环境,促进儿童颅面和心理健康的成长发育。


61245b0187695aed1a11b6ad9e4603a1.jpeg


早期干预的优点:


1、疗程短,费用低。

早期矫治主要是针对现存的局部问题进行治疗,疗程一般较全口牙齿矫疗程短,费用低。


2、可塑性高,矫形效果良好。

孩子的颌面骨骼就像橡皮泥一样,可以进行重塑,早期矫形有利于上下颌骨协调,面型美观。


3、化繁为简,选择多样,降低拔牙概率。

通过早期矫正,把已表现的小问题先解决,以免累积成大问题。早期矫正通过管理换牙间隙,也可大大降低换牙后的拔牙矫正概率。


因此,换完牙才开始做矫正的观念已经需要更新了,以下是常见的早期矫治。


1、“地包天”


1.jpg

  

 “地包天”是通俗的说法,意思就是下面的牙齿兜出来包住上面的牙齿。因为下面的牙齿会限制上面骨骼及牙齿的发育,因此,“地包天”早期发现应及时干预治疗。只要孩子愿意配合,3即可开展治疗。针对“地包天”的早期矫治,多为活动性矫治器,可自由摘带,不影响进食,常规1个月到半年即可纠正过来。



2、龅牙


       

这是很多家长带着宝宝来看矫正的原因,觉得宝宝牙齿越来越龅,嘴唇甚至都包不住牙齿了。龅牙的早期干预治疗,一来可以早期改善孩子面型,二来也有利于降低外突牙发生外伤的风险。关于龅牙,首先要明确是骨性龅牙还是牙性龅牙。

       

骨性龅牙还分为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或两者并存。针对上颌前突性龅牙,多采取头帽限制上颌的发育;针对下颌后缩性龅牙,则采取下颌前导的方式引导下颌的生长。


58ae097c9eaf8d8b54c41a5f1df64446.jpeg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方法是用鼻子进行呼吸,而口呼吸患者则是用嘴巴呼吸,长时间用口呼吸就会出现下巴后缩、上牙弓窄、牙齿前凸,龅牙、鼻子扁平,咬合不好,面部肌肉活动困难,缺乏表情等症状。同时,张嘴呼吸无法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孩子容易出现倦怠,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因此,口呼吸对孩子面容、健康及学业等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及时纠正。


口呼吸1.png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睡觉时张大嘴巴呼吸的习惯,首先要到耳鼻喉专科检查是否存在鼻腔部疾病,保证鼻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通过正畸干预治疗破除孩子用嘴巴呼吸的习惯。 


4、前牙不齐

      

牙齿不齐多集中在前面牙齿。孩子6-12岁处于换牙时间,乳恒牙相继替换,若前牙刚替换出来即存在拥挤不齐,随着其他牙的替换,门牙多数会更不整齐。但在换牙初期,把不整齐的牙齿排齐,利用牙弓宽度、颌骨生长及乳恒牙替换的剩余间隙,可以把牙齿排整齐。通过牙齿间隙的早期管理,大大降低换牙后需要拔牙矫正的概率。



5、多生牙

       

儿童青少年多生牙多长与上门牙的位置,若发现上门牙迟迟未萌,或一个萌出许久,对称的另一颗门牙迟迟未萌,或者两个门牙已萌出,但是中间存在大于2mm间隙的情况,都高度警惕该区域出现多生牙或者阻生牙。此时,需要口腔科就诊,拍摄X线确认牙齿的情况。若发现该区域的多生牙,多需及时处理,不然会影响正常恒牙的替换。


f9d84331bea1a6fd2ebfe15cea577b0f.jpeg


6、乳牙早失

       

很多家长还存在“因为乳牙要换掉,所以烂乳牙是不用治疗”的观念,但是烂乳牙易导致乳牙早失,间隙失调,恒牙错长,最终导致满口牙齿错乱。20颗乳牙下面均对应着20颗恒牙,若其中一个乳牙早失,该乳牙原本的位置就容易被其他牙齿所占据,导致下面的恒牙无法正常萌出,最终产生牙列不齐。

      

当乳牙早失,恒牙尚未适龄萌出的情况,需要制作间隙保持器,维持间隙,等待恒牙的萌出。当然,在乳牙龋坏的时候就应及时就诊,让乳牙保存下来完成它的使命,既有利于孩子进食,也能促进颌骨的正常生长。



7、口腔不良习惯(吐舌、口呼吸、吃手、咬唇、偏侧咀嚼等)

      

吐舌、吃手、吮指等不良习惯会导致牙齿开合;咬上唇、下颌前伸等会导致“地包天”;咬下唇、口呼吸等会导致龅牙、下颌后缩;偏侧咀嚼会导致“大小脸”……发现孩子存在不良习惯,家长应耐心解释及教育孩子,如习惯无法纠正,需口腔正畸科就诊,利用矫治器早期干预辅助破除不良习惯。


e0f5f7dd173e7ab308e57c2299e8245b.jpeg

       

早期矫正能高性价比地解除孩子牙颌畸形问题,尽管让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承受矫正的不适,但这价值也是大大的,而且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超家长的想象,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上述的治疗。但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早期矫正这方面仍然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


因此,半年或一年带孩子来常规体检才是王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问题就不会变成大问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