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nonvilliers筋膜由法国解剖学家Charles-Pierre Denonvilliers在1836年通过解剖男性骨盆第一个描述直肠与前列腺、精囊腺之间存在的一薄层类似肉膜样的膜状结构(prostatoperitoneal membrane),后人将其命名为Denonvilliers (邓氏)筋膜。邓氏筋膜存在于直肠和内生殖器之间,在男性即直肠膀胱隔,在女性即直肠阴道隔,起于盆底腹膜反折处,止于会阴体。
邓氏筋膜在男性及女性又有不同的叫法:男性称为“直肠前列腺筋膜”,女性叫做“直肠阴道筋膜”。邓氏筋膜向上与Douglas窝腹膜返折处的腹膜相延续,向下经过盆膈与会阴中心腱相连接。邓氏筋膜呈薄膜状结构,中间致密,两边疏松,前方与前列腺、精囊及阴道后壁相毗邻,其后方以一层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直肠固有筋膜相连。
邓氏筋膜的分层:
①手术学和解剖学认为大体上邓氏筋膜是一层不可再分离的结构;
②胚胎学和组织学认为邓氏筋膜在组织学上应分为两层(本人较为认同邓氏筋膜分为两层的说法);
③Heald认为直肠前间隙的分离要沿着邓氏筋膜表面进行,因为其认为邓氏筋膜只有一层;
④台湾学者认为邓氏筋膜与直肠固有筋膜融合为一层,特别是男性;
⑤也有学者认为邓氏筋膜前后叶之间形成可以分离的直肠前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