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今年初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年新发病38.8万例,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人数为18.7万例,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5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结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年轻
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多个国家的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都显著增加,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同样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以往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
过去10年里,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且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对两项美国大型队列研究数据的分析发现,儿童时期身体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女性中。 另一项对护士健康研究II中的8.5万余人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健康体重女性相比,肥胖女性的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几乎翻倍,超重女性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多项研究表明,抗生素使用,特别是中青年时期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而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含糖饮料和食物摄入的增多、空气污染水平更加严重,以及打游戏或使用智能手机导致的久坐习惯的增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表观遗传学变化。大肠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调查研究发现,男性排名前三位的风险因素是饮酒(21.5%)、饮食中钙的含量低(19.8%)和吸烟(19.2%); 女性排名前三位的风险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含量低(21.3%)、对乳制品的摄入量少(14.4%)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少(12.5%)。
同年龄组的归因风险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吸烟、饮酒和高空腹血糖。55~59岁年龄组人群最大的风险是饮酒,65~69岁人群最大的风险是吸烟,85~89岁人群最大的风险是高空腹血糖。 分性别来看,饮酒、吸烟以及饮食中钙含量低、对乳制品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少对男性的结直肠癌负担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饮食因素对女性的结直肠癌负担的影响更大。 因此,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改善饮食质量,戒烟酒,控制血糖,减重和多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结肠癌起到了重要作用。
1.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