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医生的自救

李龙振医生 发布于2019-07-28 00:14 阅读量6827

本文由李龙振原创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所以每个人都有患病的经历,当然身为医生的我,也自然跳不出这样的规律。

      半个月前我发现胸口皮肤点点发红,洗完澡后红的更厉害,我以为是洗热水澡引起的,当时也就没太在意。渐渐的发现眉毛有点痒,时不时的挠挠,挠的次数越来越多,间隔越来越短,平时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也就没在意。心想痒嘛?是个人都会有的,后来发现痒的地方越来越多。糟了!我判断我过敏了。具体对什么过敏,我在脑海里捋了捋,吃的?环境?接触的?平时总是看过敏性皮肤病,现在的情况是我自己是患者,自己是自己的医生了。

      临床中出现过敏,有些情况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比如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等可以查出具体过敏物质,一般90%患者可以查出原因,也有一部分情况是现有的医学手段、方法暂时查不出来,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非特异性过敏,因为之前同事帮忙给我自测了过敏原,没有发现特别的,所以我判断我可能属于非特异性过敏。当我们面临过敏原结果全部阴性时,因每个人体质不同,目前所查过敏物质是最常见过敏因素,就有各别不在范围内,所以会出现检查全部阴性,此时就需要我们仔细留意每次发作前后所处的饮食、环境、接触有哪些是共同出现的因素,这些出镜率高的因素就是我们自己个体化的过敏原,也就是流行语“精准化的过敏原”。

      判断我过敏了,就需要马上选择治疗,身边有针灸针、有火针、还有氯雷他定片,首先映入脑海,先用针灸试试,刚好女朋友也是学医的,晚上开始针刺,略微缓解,没想到半夜还是被痒醒了(估计是我的针刺治疗经验不太足,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半夜起来吃了片氯雷他定,早上醒来发现瘙痒程度减轻但还是会出现,在服药第4天时一点不适的症状也没有了,完全正常了。我就想着停药了。

      平时看病我都会嘱咐病人按时吃药,没有症状时要继续吃药,逐渐停药。这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想以前没有出现,这次是急性的,就把药停了,结果停药后大概第4天再次出现瘙痒和之前的皮疹,所以我就乖乖的又把药吃起来,今天刚取了药,现在我还在继续吃药,等稳定后慢慢减量。

      虽然这次的自救还不算是成功,但通过本次自救发现有几点感受。       

      第一:服药后的药效需要一定时间,比如这次是我服药后第4天才没有任何不舒服,服药后症状是逐渐减轻的,由此我就想到门诊,有的患者坐下来就对我说:医生给我打针,我要打针,打针好的快,这时候我就会劝说:有些疾病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打针比吃药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平时常说:能吃药就不打针,打针不适万能的,也要根据不同疾病进行选择,医生会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比如皮疹范围,不舒服的严重程度(有无心慌、胸闷及实在瘙痒难忍),选择口服还是打针,打针只不过会快速缓解不适症状,若果病情很重,即使你不愿打针医生还会尽量劝说让你打针。平时就诊我们互相理解,请给医生和药物一定的起效时间,灵丹妙药是很少见的。如果治疗几天,效果不明显反而病情加重就要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第二:相信科学,尊重规律。比如对于过敏性疾病,治疗药物是逐渐减量,服药后症状会改善,但并不意味着停药,需要逐渐减量。比如平时我给病人讲的好好的,药逐渐减量,而我还是操之过急,缓解后就停药了,结果病情反复又不得不把药捡起来吃了,这样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有些患者会问或者心理想着“是药三分毒”,病情缓解后立马停药。我都会告诉病人,现在治疗过敏性疾病,选择的抗过敏药都是新一代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相对安全,复诊时医生医生会根据反馈调整方案的。

       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见解而已!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