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患者,11岁。19年10月31日因咳嗽来就诊。病例如下:
主诉:咳嗽4天
现病史:受凉后出现咳嗽,晨起和晚上咳重,白天偶尔咳嗽,有黄痰,能吐出。嗓子痒,稍干疼。纳可,易打嗝;眠可;晚上和晨起鼻塞,流粘稠黄涕;大便2-3天/次,时偏干;小便(-);出汗(-);自觉口臭。身高145CM,体重60斤。
查体:咽部略红。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舌面水湿重,舌体偏大。双脉浮弦数。
诊断:咳嗽
辨证:外有风寒,内有痰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生麻黄6桂枝9干姜9白芍9炙甘草9细辛6清半夏10五味子6焦三仙各15桔梗10
5剂,日1剂,水煎服
后微信回访:已痊愈。
按:初见患者,听咳声清脆,似无痰,问诊时方知患者自觉喉中有痰,结合其舌面水湿盛,,鼻涕多,判断内有痰饮。受凉起病和脉象浮弦数均提示外有风寒郁闭。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用焦三仙帮助消积化滞;桔梗辛平,可以开宣肺气祛痰,缓解嗓子不适。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此病例病机简单,很容易分析,看这个患者有2点体会分享给大家:
1.中医看病必须见人,把脉、看舌象、看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才能准确用药;患者所描述的症状和我们医者所了解的情况有偏差,单听声音,觉此人是干咳,看舌象才发现体内痰饮很重。让医生看一眼,也就是望诊,比一来二去说几个小时,诊断更准确。只在微信或者电话里问诊吃什么中成药,往往会诊断错误,贻误病情。
2.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可用于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咽痛音哑等证。也可用于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证。单用一味桔梗泡水喝,治愈了几例感冒初期嗓子不适的患者,一并分享后大家。
⑴男性患者,47岁,前一日饮酒后不慎受凉,嗓子微哑伴有轻微咳嗽,余无不适。嘱其用桔梗10克泡水喝,用了2次之后,上证消。
⑵女性患者,62岁,近日受凉后出现嗓子疼痛,余无不适。用桔梗泡水喝后,第二天好了。
⑶女性患者,28岁,吃大盘鸡后出现嗓子干得厉害,饮水不解渴。用桔梗1片,口中含化,当时没有什么改善,第二天晨起,嗓子已经不干了。
在此提醒各位,现在季节干燥,尽量少在街上吃饭,大料放的太多,容易耗伤体内津液,出现嗓子不适,从而变生出很多其他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