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某,男性,30岁。
初诊时间:2019年2月18日过年期间(半月前)在西安游玩,后出现咳嗽、有痰,未用药治疗,几天之后变为干咳,回郑后症状加重,伴有前胸部微疼,在当地诊所输液1天,未见任何改善。
大约1周前在郑州153医院住院治疗,做相关检查示:肺炎,心电图正常。输液伴雾化5天,咳嗽减轻,有少量痰,流黄稠粘涕,偶有血块随鼻涕一块出来,仍前胸部疼痛,咳嗽时疼痛加重,未见明显改善。
嘱其用血府逐瘀胶囊(按照说明书服用)、复方鲜竹沥(1次2支,日3次)、白茅根30生甘草5煮水喝。
患者以前没有出现过咳嗽伴有前胸部疼痛的情况,初次遇见这种状况有些紧张,赶紧去“大医院”做检查,检查显示没有大问题,治疗了几天,疼痛未见缓解,医生建议用“止疼药”!
一、有疼痛性症状就用止疼药?
病因未明,疼痛就用止疼,这样的大夫医术不行,医德也是不敢恭维。
患者说病因都不明白,我不吃止疼药。
止疼药里面的成分多是些稳定神经的成分,暂时性帮助止疼,但是掩盖了疾病本身的真相,而且止疼药用多了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患者自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拒绝用止痛药。
二、患者心前区疼痛的原因?
患者为我家人,虽未见其人,有些情况问的也是比较详细些。
过年的时候,在西安游玩,吃了不少“好吃的”——西安小吃。
羊肉汤、油炸的、辛辣刺激的、口味重的这些食物吃得不少,加重体内痰湿,造成上焦郁热。
此外,过年期间,西安天气偏凉,易受外寒——外寒内热,从而出现咳嗽、感冒的这些症状。
咳嗽日久,肺部局部毛细血管受损破裂,局部表现为气血不够顺畅,有瘀滞;另一方面,天气寒冷外加输液,输入体内的液体都是凉的,且消炎药本身就是寒凉性质的,寒主收引,局部筋脉挛缩,不顺畅,也会出现前胸部的疼痛。
中药治疗,用些散寒除湿通络、理气止疼的药物即可。
我们都知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上周我们工作室的一个同事牙疼难忍,吃饭都是个问题。
她个人觉得是“上火”了,就吃了金银花颗粒和止疼片,很快就不疼了,但是第二天来上班的时候,据她自己说,昨天晚上止疼药吃得太早了,后半夜又开始牙疼了,以至于后半夜都没怎么睡觉。
由此来看,止疼片治标不治本。
说到牙疼,有个问题给大家讲一下:
如果你牙疼了,建议先去牙科看看是不是因为牙齿本身的问题,如果是坏牙、蛀牙,需要修理或者需要拔掉的,肯定是需要牙科大夫来看的。
如果是牙龈肿痛伴有口腔溃疡、舌苔厚腻、大便不畅或者其他的一些不舒服的情况,是可以用中药来调理的。但是牙疼并不都是“上火”,不一定非得用泻火药。
第二个要讲的是我的大学同学。
15年年底的时候,因为考研,压力很大,经常偏头疼,她就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来治疗。
布洛芬我们都知道,除了治疗发烧,还可以治疗各种疼痛,不管是头疼、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牙痛都可以用。
我这个朋友用了之后,头疼可以很快缓解,但是很快又会复发。
上了研究生以后,她这个头疼的毛病还是偶有发作,她选择用中药来治疗,但是吃药时间总会长一些。如果她一开始就用些理气活血、调畅气机的药物来治疗,也许早就好彻底了。
第三个案例呢,我要谈谈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94岁,18年过春节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趔倒),当时是腰疼。
她这个腰疼是个老毛病了,人上了年龄以后,整个骨头都糟了,又不下心摔了一下,加重了原本的症状。
当时是大年初四左右,我打算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看看有没有大的问题。老人家比较忌讳过年进医院,她就不乐意。
我就让她吃三七粉和活络丸,帮助活血化瘀、理气止疼。当天减轻了些,第二天又加重了。
我就给她加用了布洛芬缓释胶囊,配合着做艾灸(用2号艾灸条)。大概1周左右,疼痛完全缓解了,就不再用药,只是辅助做艾灸帮助恢复。
年龄大了,不忍其受其苦,用了3天布洛芬就停了。
我们不能看见疼痛就用止疼药,它会掩盖原本的疾病特征,不利于我们的辨证。
同时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疼痛会反复发作;
再者经常用止痛药,痛觉神经敏感性会降低,再稍有疼痛表现时,就会不堪忍受。
同时,经常用止疼药会产生依赖性,就像是吸食毒品一样,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止疼药若非万不得已,能不用就不用。
当然,如果是做手术或者像我奶奶这样年龄大的人群,止疼药可以适量用,中病即止。
手术后用止痛泵,癌症后期疼痛难忍的人群,其他一些恶性疾病伴有疼痛的情况,可以适量用止痛药。
中医讲“不荣则痛”、“不通则痛”。
所谓“不荣则痛”,指的是局部气血不足,津液亏损,不能濡养筋脉肌肉出现的疼痛。
这种情况出现的疼痛,可以用补益气血,调和津液的药物来治疗。
而“不通则痛”指的是局部气血循环不畅,导致局部筋脉不够顺畅出现的疼痛。
这样的疼痛可以用调和气机,活血理气的药物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