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家族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孙英慧医生 发布于2018-09-06 21:09 阅读量6303

本文转载自中医问诊

最近,经常会有人能这样问“医生,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呀?”我也一直思考,为什么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三高症”的患者却愈来愈多且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呢?是真的只是基因遗传问题?还是我们的生活哪里出了问题呢?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从发生、发展到之后的并发症,三个阶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统称这三个阶段为“三高”家族,如果我们称发生的前期基础为“三高”家族的“前世”,那么,“三高”的发生就是“今生”,并发症就是“三高”家族的“来世”。回顾现代人生活的一般规律,和对大量“三高”患者病史的了解,我们逐根溯源,寻找“三高”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一、“三高”家族的“前世”。

1、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患者往往会说,以前较喜欢吃油肉食物或喜欢甜食或喜食冷饮水果等。或是由于工作原因,常不能吃早饭却狂吃夜宵,平时不能按时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由于长期这样不合理的饮食,常使患者脾胃受损,脾虚生湿,痰湿瘀阻,阻滞血脉,渐渐纳差、面色萎黄、腹胀、消瘦或肥胖(或只是腹围逐渐增宽)便溏或便秘,同时血糖、血脂、血压渐升。我认为这些源于现代人们对正确的饮食方式普遍缺乏认识,认为高蛋白、高能量、高营养的饮食才能保证日常工作学习的需要或是孩子的生长,其实则不然,中国几千年的农业国家,我们祖祖辈辈都以粮食素食为主食,为什么到我们这一代就不行呢?

2、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患者往往会说,我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我生活节奏很快。现代工薪阶级确实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或者长期电脑前伏案工作,且多是脑力劳动,往往精神紧张、敏感、烦躁易怒。中医认为思则伤脾,怒则伤肝,肝失条达,肝郁克脾,肝郁化火,脾虚湿困,痰郁化热,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就有血压、血糖、血脂的不正常。

3、长期静坐,缺乏运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确实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病人也多因此抱怨没有时间运动,但是这些不都是理由,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可以有很多运动方式,如跑步上下班,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环境健康;平时走楼梯拒绝乘电梯;工作闲暇时间全身的拍打按摩等等。任何形式的运动我们都是以气血顺畅为目的。这些活动也不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地点就可以完成。

4、长期的吸烟喝酒史。虽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有,但是烟酒对身体的损害是不可忽视的。另外长期熬夜工作学习、打游戏、追电视剧,暗耗阴精。

5、常常一生病就输液打针。患者常说,我经常感冒发烧,一般的消炎药都无济于事,必须输液。其实中医认为,感冒并非全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消炎药仅仅能暂时消炎解热,皆属于大寒之品,故同时杀掉人体的阳气,增加人体的寒湿。倘若每一次感冒都以这样的方式解决,人体的阳气渐衰,寒凝血瘀形成,则百病丛生。

以上是我发现的一些共同点,同时也不否认家族遗传这一因素,但是父母给予的基因既然是现代医学和我们自己都无法改变,其讨论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我们应该以积极态度预防和应对这些疾病,减少并发症。

二、“三高”家族的“今生”。

“三高”家族的今生除了血糖、血脂、血压升高之外,常还有其“兄弟姐妹”----尿酸高(痛风)、肥胖、结石、息肉、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深黄泡沫多异味重、动脉硬化、皮肤起疖疹等。

三、“三高”家族的“来世”。

“三高症”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危害还是极大的,其“来世”会演化成全身很多方面的疾病,如心脏(心脏肥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肺心病等),血管(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瘤),脑(脑动脉血栓、脑出血、中风),肾(蛋白尿、肾结石、肾囊肿、急慢性的肾衰、尿毒症),肝脏(脂肪肝、肝硬化),神经系统(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手麻肢颤,记忆力减退),四肢(糖尿病足坏疽、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眼(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

可见“三高症”就像是一位隐形杀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早预防、早治疗,才能减少并发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首先选择正规医院的医生,选择合理的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坚持疗程治疗,不随意停药,平时注意监测血糖、血压、血脂。中医药在治疗这些疾病也同样疗效显著,不宜反跳的优势。其次,合理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饮食温和清淡好消化,以米面蔬菜素食为主,禁食生冷辛辣味重食物,且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早睡早起,多运动,好心情。工作学习再重要也不以消耗身体为代价,为自己每年安排几次旅行,回归自然。这些方面虽然简单,但需要我们坚持,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做到,但是有舍才会有得,小编认为身体健康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了解了三高症的“前世”、“今生”、“来世”,我们就应以更加积极心态面对,既不杞人忧天,也不置之不理,从健康生活开始,快乐生活每一天!最后祝每个人幸福安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