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凉6年余,一诊好转,三诊症消

孙英慧医生 发布于2018-09-03 10:34 阅读量6180

本文由孙英慧原创

患者孙某,女,62岁。病案编号:140343

一诊(2014年3月6日):主因“脐部发凉发困6年”来找武月平医生诊治。6年来,患者常觉脐凉且怕冷,伴眠差(入睡难)、腰酸,常头疼、易心情不畅。大便易不成形。舌质暗红,舌苔白薄有裂纹,舌底迂曲,双脉弦滑。唇紫暗,面色黄,指甲暗且扁。

辨证:寒凝血瘀、脾肾阳虚生湿,气血生化不足。

治法:散寒理气活血,温中健脾除湿,兼补益气血。

处方:炒白术12g 砂仁(后下)3g 桂枝10g 当归15g 桃仁10g 红花10g 细辛3g 高良姜5g 鸡血藤30g 夜交藤30g 炒麦芽30g 炒谷芽30g 炙甘草6g 香附15g 川牛膝15g 7付,日一付 ,水煎服

二诊(2014年3月25日):服上药后觉周身舒服很多。指甲暗、头疼均减轻。大便成形,日2次。睡眠好转,脐部凉困感减轻。舌质正红,舌苔白厚,舌底迂曲。双脉弦滑紧。

辨证、治法:同前

处方:继用上方 12付,日一付,水煎服。

三诊(2014年4月12日):服上药后上证均明显减轻。头不疼了,指甲暗不明显了,脐不凉困了。受凉后大便一次,易偏稀。舌质舌苔正常,舌底迂曲。双脉弦有力。

辨证同前,治法:在原治法基础上加大温阳利湿药力。

处方:首诊方加炒车前子(包)30g 制附子3g 14付,日一付,水煎服

2014年6月24日因它病来诊,告知我们服上药后脐部未再凉困。

按语:该患者脐部发凉发困6年。脾主大腹,脐为先后天之本--肾与脾二脏精气汇聚之处。应用中医象思维整体辨证,脐凉且困、大便易不成形、腰痠诸症为脾肾阳虚生湿之象;舌暗、舌底脉络迂曲,脉弦,唇紫暗,指甲暗为气血不畅表现;面黄、脉滑为湿象,指甲扁为气血生化不足之象。综合舌脉症四诊信息,辨证病性属寒凝血瘀,阳虚生湿,气血生化不足,病位主要在脾,其次在肾。治疗以祛邪(散寒理气活血除湿)为主,其次是温中健脾,最后少用附子温肾阳。

病程虽长,但辨证贴切,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获速效。中医不都是“慢郎中”,起效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患者内在证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辨证治法用药是否贴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