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功能神经外科主任Tipu Aziz教授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交流

姚晨医生 发布于2019-07-29 22:52 阅读量7761

本文转载自 深圳中加功能性脑疾病中心

Tipu.jpg

Tipu Aziz, MD,PhD,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功能神经外科创建者和主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终身教授;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英国神经外科学会奖章获得者(2019年)。


       Tipu Aziz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于1993年创建牛津大学功能神经外科并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神经调控中心;完成超过2000例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DBS)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丘脑腹后核(Vc)、脑室旁/导水管旁灰质(PVG/PAG)、前扣带回(ACC)的DBS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例数最多(超过120例);其团队在欧洲率先采用背根神经节(DRG)电刺激治疗疼痛;发表超过300篇文章。


      Tipu Aziz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丘脑底核作为帕金森病DBS手术靶点这一开创性工作以来,在上脑干对运动功能的控制机制、运动障碍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神经生理学和闭环DBS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众多学术成果,成为DBS治疗帕金森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学术权威。


       2018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神经科与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三方合作获深圳市科创委国际合作项目资助联合开展“脑深部刺激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2.jpg

Tipu Aziz教授(居中)、高永中首席专家(右五)、李维平副院长(右三)、蒋劲主任(右四)、蔡晓东主任(左五)、李崇博士(左四)、蒋昌宇博士(右二)等功能神经科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

3.jpg

Tipu Aziz教授作了题为《Current and Future Direction in Deep Brain Stimulation(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现状和未来方向)》的汇报,介绍了其所在的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开展DBS治疗运动障碍疾病以及疼痛的情况。

4.jpg

Tipu Aziz教授参观ROSA机器人辅助DBS手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