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本次活动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通过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关爱听力残疾人,增强爱耳护耳意识,营造美好生活。
1.远离噪音
酒吧、放爆竹、演唱会现场、KTV等场所因为较大的噪声可引起噪声性耳聋;戴耳塞听歌,尤其在户外,会不自觉把声音调大,引起噪声性耳聋,影响听力健康。
2.注意用耳卫生,防止污水入耳
外耳道是一个细长的通道,异物或者污水进入外耳道,容易出现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已经使用助听器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清洁助听器,保持卫生,避免耳道感染。
3.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不慎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容易诱发感染。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一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有耳毒性,有导致听力下降的风险。
5.避免外伤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更不可击打耳部,容易引起鼓膜损伤。
6.避时邪,畅情志,注意饮食睡眠
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感冒容易引发中耳炎,影响听力健康。突发性耳聋是常见耳科急症,研究表明与情绪、饮食、睡眠有密切关系。注意保持舒畅的情绪,清淡的饮食以及优质睡眠。
7.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检测听力
定期体检,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管类疾病、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听力下降;鼻腔因咽鼓管与耳部相通,鼻炎也会诱发中耳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定期检查听力,帮助了解听力健康。
目前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诊疗设备:STORZ高清鼻内镜、LAICA手术显微镜、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XiON电子鼻咽喉镜、科医人CO2激光手术系统及德国进口功能齐全的一体化诊室。治疗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病种有鼾症(包括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舌肥大),耳鸣耳聋(包括耳源性眩晕-耳石症)、鼻病(包括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放化疗后)、咽喉嗓音病(包括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喉癌、咽喉炎)。针对专科的难治病、慢性病拥有多个疗效独特的中药院内制剂。门诊治疗以中医药辨证施治为主,配合耳鼻咽喉科专科中医特色治疗,特别引进全国名老中医谢强教授的“旴江医派”谢氏喉科特色针法治疗咽喉疾病,疗效显著。住院部主要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及疑难病症的中西医诊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
科室现开放病床22张(未来5年计划开设100张床位),现有21名医生,其中广东省名老中医1名(李浩主任),深圳市优秀中医1名(刘元献主任),硕士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共计医护人员40余名。现任科主任,刘元献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副主委,并聘请阮岩教授及张庆丰教授为科室高级顾问。科室专科人才梯队合理,有一批优秀亚专科专家。包括:耳科组(杨龙)、鼻科组(曹志、李韵霞)、嗓音咽喉头颈(李许娜)、眩晕(杨龙、佟彤)。开设“旴江医派”--全国名老中医谢强教授工作室。
科室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实力,承担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工作。作为课题责任单位曾先后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10余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应知应会手册》《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中医特色疗法》及参与专著5部;担任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编委。近年来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