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临床表现
前牙反合,上牙盖不住下牙;骨性地包天还表现为凹面型,上颌发育不足和(或)下颌发育过度。
图1 前牙反合 乳牙列期(左) 替牙列期(中)恒牙列期(右)
图2 凹面型“月亮脸”
2. 病因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病史
(2)替牙障碍
1)上前牙缺失
2)乳牙早脱,乳磨牙早失,后牙无法咬物,下颌前伸导致功能反合
3)乳牙迟脱,恒牙无法萌出,常腭侧萌出,与对合形成反合
(3)不良习惯
1)不良哺乳习惯:卧位喝奶
2)乳尖牙磨耗不足,阻挡上前牙往前
3)吮上唇
4)伸舌习惯,伴随下颌前伸
5.)伸下颌习惯
5)扁桃体肥大:气道狭窄,下颌需前伸才能通畅气道
3. 分类
骨性:凹面型,上颌后缩和(或)下颌前突
牙性:面型基本正常,表现为前牙反合或对刃合
功能性:下颌功能性前移,可后退至前牙对刃
4.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乳牙列期、替牙列期、恒牙列早期都有相应治疗措施,要及早干预治疗,虽然部分患者,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在早期矫治过后仍可能随着颌骨生长再次出现地包天,但早期治疗非常必要,有利于引导上下颌骨正常发育,有效降低后续治疗难度。若延误时机,待成年后颌骨生长定形后治疗难度大,需要正颌手术的可能性大。
5. 不同时期的矫治方法
(1) 乳牙列期,主要是功能性反合,治疗效果较好。若不治疗,常导致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
1)就诊时间:3-5岁,能够配合治疗,如取模和佩戴矫治器
2)去除病因包括:去除不良哺乳习惯,不良口腔习惯(吮上唇、伸舌、伸下颌等);治疗扁桃体肥大;替牙异常要及时就诊。
3)矫治方法包括:
a. 调磨乳尖牙:
b. 咬撬法:少部分在牙齿萌出过程发现的轻微反合。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压舌板(下图)尝试推出。此法不一定有效,若无效,则需要活动矫治器。
c. 活动矫治器治疗:推簧推出反合的牙齿。
(2)替牙列期
就诊时间:6-12岁
1)阻断性矫治:矫治错位牙齿和下颌位置前移
a. 活动矫治器 (同上)
b. 功能矫治器 纠正下颌前伸习惯
c. 简单的固定矫治器 纠正牙齿错位
2)矫形治疗
a. 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用上颌扩弓前牵装置;
b. 下颌发育过度的可考虑颏兜矫治器
c. 严重的骨性下颌前突可以暂时不治疗,待成年手术治疗
(3)恒牙列期:
固定矫治
拔牙矫治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
本文简单介绍了不同年龄地包天的矫治手段,仅供参考。若发现孩子地包天,请及时就诊口腔正畸专科医生,医生会结合孩子的临床表现和X光片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文字整理自《口腔正畸学 基础、技术与临床 (供研究生、进修医师)》,部分图片来自作者及网络,已在图标和水印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