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摘掉口罩的原因,竟然是它......

向利萍医生 发布于2020-04-05 11:17 阅读量8621

本文由向利萍原创


点击关注,就分你小鱼干



2020年03月28日•周六


-每周六晚八点,我们不见不散-

第7篇原创推文


---Dr.?.




与口罩相依为命的两个月,各位还好吗?


反正我下巴和鼻子上的两颗大痘,一个月都没消下去。


身边的广东同事见我这阵势,表示看不下去了,“你肯定是热气太重了,来,煮个凉茶一起喝,下下火”。


图片来源于百度


干了这杯凉茶,火是降下去了。可生活却开始对戴眼镜的小可爱下手了,一天经历了N次扶眼镜也就算了。


可是,为什么给人一种在浴室办公的错觉呢?难道,是我们这些小可爱不配拥有口罩吗?


图片来源于女性健康网


这些,我们都能忍,毕竟疫情期间,“罩”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可是,真的好期待摘下口罩那一天的到来。


因为,戴上口罩后,才能更真切的体会到,我们呼入的居然不是同款空气

图片来源于微博


当然,出现上面这种处境也可能是因为买到了不合格的口罩,或者是口罩更换不及时。但如果以上两个外部原因都排除了,那么,就需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了,是否真的存在口臭。


那口臭会有哪些表现,又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是否需要治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个究竟。



1
口臭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


口臭(或口气)医学上称之为呼气异味”,指的是我们呼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据调查,发生率大概在4%-49%。


当然,这种不愉快的气味,可能是因为你进食了某种特殊气味的食物(如大蒜),产生的一过性异味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口臭


也可能是短暂的生理性的,比如夜间入睡后,唾液的分泌减少晨起时会自觉口中有股异味,但经过日常口腔护理即可消失


又抑或是病态的,例如存在口腔健康问题,或是身体其他部位异常所产生的异味通过消化道呼出形成口臭,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一般这种情况下,口臭是持续存在的。


图片来源于壹伴



2

口臭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了解到口臭有哪些表现之后,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会产生口臭,以及它有哪些类型。What? 等等,口臭还有分型?


没错,根据口臭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将它分为真性、假性和口臭恐惧症三类。后面两者听名字就知道,其实并不是真的有口臭,主要与心理状态有关


真性口臭则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若不是疫情期间需要与口罩朝夕相处,很多人恐怕发现不了这令人尴尬的真相。


真性口臭分两种一种是由于生活方式和活动改变所引起的,比如前文提到的晨起,也可见于吸烟、饮酒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后(如甲硝锉),女性在排卵期也可能出现,我们称这种类型为生理性的。


另一种则是由疾病所引起来的,这种疾病可以来自口腔(如口腔干燥、舌苔、牙周病、龋齿、智齿冠周炎等)也可以来自身体其他部位(如糖尿病、返流性食管炎等),简称病理性的


图片来源于壹伴



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口臭


看到这里,好奇的宝宝可能要发问了,既然口臭有真假,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口臭呢?


直观的方法就是“鼻子和口腔呼出的气体味道是否一样。虽然这个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却是公认的金标准,只是需要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另外还有仪器检测法主要是针对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宝宝们如果想自己来判断是否存在口臭的话,需要做到2日内不进食刺激食物,12小时内禁烟及酒精性饮料、咖啡,8小时内勿进食然后多找几位家人朋友利用 “鼻闻法” 综合判断。


假设真的有口臭,那该如何区分来源呢?别着急,其实呀,80%以上的口臭都源自口腔。因此,建议找牙医进行口腔体检,看看是否存在相应的口腔问题,疑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图片来源于壹伴



4

如何消灭真实存在的口臭


了解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口臭,想要消灭它,只需对症下药即可。


生理性的真性口臭,一般无需就医,除了一天两次刷牙,饭后清水漱口并用牙线去除残留的食物残渣也格外重要,也可考虑戒烟戒酒。必要时还可以配合使用漱口水,但后者不建议长期使用。


病理性的真性口臭,则根据来源不同,应寻求不同科室医生的帮助,积极处理原发性疾病。口腔来源的口臭,除了要看牙医之外,则还需要注意舌背部的清洁,防止舌苔过度堆积。


如此看来,日常好好刷牙、多漱口、用牙线、定期检查牙齿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口臭了。看到这儿,宝宝们是不是心里松了一口气呢,毕竟,过去的这两个月,有些人已经憋的不行了。


图片来源于壹伴




--


#写在文末#

虽然我国的疫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使我们不得不继续保持警惕,日常出门仍要“罩”顾好自己。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好我们的口腔卫生,毕竟对吃货而言,摘下口罩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逛吃逛吃。除非,你们真有那么想见我。
  

图片来源于壹伴


策划:向利萍

编辑/排版:向利萍

武汉大学牙周病学硕士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医师



参考文献:


[1] 孟焕新. 牙周病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Kapoor U, Sharma G, Juneja M, et al. Halitosis: Current concepts on 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Eur J Dent , 2016;10(2):292–300
[3] Nakhleh MK, Quatredeniers M, Haick H. Detection of halitosis in breath: Betwee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Oral Dis , 2018;24(5):685–695
[4] Silva MF, Leite FRM, Ferreira LB, et al.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halit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Clin Oral Investig, 2018;22(1):47–55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