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十人九痔,到了一定年纪,痔疮症状的反复发作会困扰一些“有痔人群”。保守用药会使病情时常反复,但行手术治疗,又怕经不起术后的疼痛。那么,痔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呢?痔疮术后,伤口会很疼,是这样吗?术后会不会复发,需不需要再次手术呢?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痔疮手术的常见问题。
1、人为什么会得痔疮,怎么治疗?
痔疮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和遗传有一定相关性的退行性病变,就好比随着年龄增长,人会有皱纹和白头发一样,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通常症状会在中年以后出现,但部分女性容易在怀孕后期和产后出现第一次症状。
痔疮的治疗主要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药物保守治疗。通过饮食调理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对症用药等方法,消除痔疮诸如便血、脱出、疼痛、瘙痒等症状。第二阶段是保守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器械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来消除痔疮的症状。
2、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在药物保守治疗以及生活调理都兼顾的情况下,仍旧长期反复便血或者短时期(例如1周~2周内)持续大量便血,呈喷射状,并已经出现了轻度或中度贫血;患者每次排便后痔疮都会脱出肛门外,甚至走路多都会脱出,需要用手推回肛门(有些患者出现过一到二次急性发作,痔疮脱出,无法推回,伴随剧烈疼痛、流血等情况);日常已经有较长时间或较严重的便血、脱出等情况,一年之内打算备孕的初产女性或已经在第一次生产期间出现较重痔疮症状的打算备二胎的女性;痔疮同时还伴有诸如肛裂或肛瘘其他肛肠疾病的患者。
3、哪些人群不能马上行痔疮手术?
痔疮手术和所有手术一样,对于患者自身整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患者有长期服用活血药,诸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或者近期有进行过心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的,抑或有严重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以及有血液病或者其他严重内外科慢性疾病的人群,自身如果打算要去做痔疮手术,一定要在术前告知医生自己原有的慢性疾病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发生手术意外或者术后出现伤口无法愈合等情况。
4、痔疮手术治疗都有哪些方法?
痔疮手术的方法经历了近200多年的发展,手术方式如果选择得当,疗效都是非常好的。国内外医生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和加快术后伤口的恢复。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精进,近百年来衍生出不下数十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针对痔疮治疗的,诸如胶圈、弹力线套扎术,硬化剂、软化剂注射术,红外线、激光照射术,内痔结扎外痔剥离开放术式,内痔结扎外痔剥离闭合术式等和主要针对痔疮上黏膜或血管治疗的,诸如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痔上黏膜选择性切除术等。
根据常识,如果某种手术方式明显优于其他,那么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种手术方法供选择,唯一的原因就是所有上述的这些手术方式都有自身的适应症和相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以肛肠学术界目前提出的治疗标准叫作“定制”手术,也就是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选择适合她/他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5、术前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与手术相关的适宜?
比如我们去购车,我们不会花很多时间和商家讨论车是如何造出来的一样,但我们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样的车。同样,我们和医生讨论手术的时候,也需要明确告诉医生自己是被什么症状所困扰,例如便血、脱出、坠胀,瘙痒,多余的皮赘、腹泻、便秘等,而不是简单地描述是痔疮。医生会就其专业知识告知,哪些症状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哪些则无法手术解决,例如腹泻、便秘、瘙痒,如果不是痔疮引起,手术后也还需要其他药物辅助治疗,而便血、脱出,多余的皮赘等是可以通过手术解决。
此外,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当医生提出某个手术方式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这个手术方式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如果其中有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那就不能选择这种手术方式。因为,某些并发症的出现有很强的个体化差异,排除了手术本身的问题,医生在术前也是很难预判的。
其实,和手术医生探讨用什么方法,患者即便自己本身是其他科的医生,也很难搞清楚这些术式当中的利弊,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就诊的时候,通过和医生充分的交流,找到一个自己能够信任的医生,然后就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