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迎来了我国第二十一个“爱耳日”(3月3日),也是世界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持听力,终身受益”。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听力损失却是最普遍的神经感觉缺陷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全球约有 3.6 亿人饱受听力下降的困扰,相当于世界人口的 5%,每 500-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耳聋患者,到了青春期,患病率增加到 3.5 / 1000,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逐年上升,45岁以下有某种形式听力损失者约 4%,到 80岁时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增加到50%。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约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士,位居五大残疾之首,是世界上听障人数最多的国家。
声音在耳朵里是如何传播的?
当声波自外耳道传递至中耳鼓膜后,引起听骨链的联动,从而带动圆窗膜及内淋巴液的振动,使得能量经耳蜗导水管传递给耳蜗基底膜,自此,振动由毛细胞感受器转化为冲动传递给耳蜗神经再到达各级中枢。
我们在家里如何发现、预估听力损失?
最后建议进行专业的听力测试确定听力损失程度:
据WHO-1997所设定的听力损失分级为:
正常听力:≤25 dB HL,可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
轻度听力障碍:26-40 dB HL,可听到1米处的言语声,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存在困难;
中度听力障碍:41-60 dB HL,可听到1米处较大的言语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
重度听力障碍:61-80 dB HL,需大声才能听到部分言语,日常生活中有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
极重度听力障碍:≥81 dB HL,大喊大叫,也听不到和听不懂。
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听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遗传性因素,占到了所有耳聋致病原因的60%,其次是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近年来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耳聋也倍受人们关注,如噪声的刺激和耳毒性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耳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v 避免接触噪声:勿长时间待在高强度噪声的环境中;
v 减少耳机使用时长:尽量不要在吵闹的场所使用耳机,在使用时遵守60-60-60原则(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戴机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
v 避免物理性伤害:如掏耳屎、游泳时进水、外伤等引发耳部疾病;
v 防止药物性耳聋:避免服用一些耳毒性药物(氨基糖甙类);
v 预防保健: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勿熬夜,适当减轻工作学习压力。
重要参考文献
[1] The L.Hearing loss: An important global health concern. [J] The Lancet, 2016, 387 (10036): 2351.
[2] Hudspeth A J.How hearing happens. [J] Neuron, 1997, 19 (5): 947-950.
[3] Gillespie A and K Corti.The body that speaks: Recombining bodies and speech sources in unscripted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J] Front Psychol, 2016, 7: 1300.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耳鼻咽喉科分设耳亚专科,在遗传性耳聋的基因诊断及耳聋早期干预、耳显微外科手术等方面开展相关临床及研究工作,针对耳内科疾病如耳鸣、耳聋、眩晕等采取药物、手法复位、功能康复等综合治疗。下设听力室逐步配备包括纯音听力计、声导抗仪、脑干诱发电位仪、多频稳态仪、耳声发射仪等,满足各项听力学检测需求。
专科坐诊时间: 孙捷 每周二下午
张志钢 每月第二、第四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