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痤疮的发病原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中遗传因素在疰疮尤其是重度痤疮中有较多发
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1成为除雄激素外最重要的影响痊疮发生的激素,其机制可以关联到甜
食、牛奶、体质量及胰岛素抵抗等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另外,外源性因素与痤疮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
视,外源性化学物质临床上可以诱导一系列痤疮样疹,包括以炎症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的药物性痤疮,以及
以粉制为主要表现的代表性疾病氯痤疮等。氯痤疮独特的发生机制可能代表了临床上-类以粉刺样改变为
主要表现的外源性皮肤疾病。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痤疮与内在性疾病密切相关,是许多内在疾病的重要皮肤表现如多卵
巢囊肿综合征、HAIR-AN综合征、SAHA综合征、自身炎症性疾病如SAPHO综合征. PAPA综合征、PAS
H综合征、PAPASH综合征等,肠脑-皮肤轴也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生,有学者认为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可
能是人体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表现。炎症是贯穿痤疮发生的主线,痤疮是炎症性疾病概念成为近年来痤疮发
生的主流,正确理解炎症在痤疮中的作用对指导治疗有重要帮助。目前,许多治疗策略和方法都围绕着炎
症展开,包括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及锌剂等都发现有抗天然免疫及抗炎作用;异维A酸
在痤疮中的治疗更加建议小剂量的使用,同时对患者相关指标的监测必不可少。
2016年在JAAD发布了美国痙疮最新指南,指南中分级诊疗将痤疮分为轻中重3级,推荐治疗方案同国
际、欧洲和中国痤疮指南总体相似。其特点是将更加推荐联合治疗,外用治疗中首次将5%氨苯矾凝胶作
为A级推荐纳入外用二线治疗方案中,首次将激光和光动力纳入评估系统,但未纳入推荐方案中,期待更
多证据。此外,证实了外用阿达帕林(9岁以上)、全反式维甲酸(10岁以上)及BPO在青春前期痤疮治
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