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人体脏腑、气血、津液出现问题,舌质和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平常可以通过观察舌象,简单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临床上的舌诊比较复杂,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些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的舌象知识,让大家可以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舌头,简单的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
舌诊的中医原理:
舌作为由血脉充斥的肌性组织,有赖于上注于头面部的五脏六腑之气和循行往复的十二经脉之血滋润,故舌与经、络、 脏、腑、津、液、血、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体的色质与气血的盛衰相关,舌苔的荣枯则与津液的盈亏相息。舌苔,乃胃气上蒸所生。
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的舌象是怎样的。
一般我们说的正常舌象特征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即“淡红舌薄白苔”,舌下络脉颜色暗红,无分支、紫点、迂曲。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体现人体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死板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舌的部位划分
舌的不同部位的脏腑病变
一、望舌色
1.淡白舌:主虚寒证。
淡白舌:主虚寒证
2.淡红舌:正常舌。
淡红舌:正常舌
3.红舌:主热证。
红舌:主热证
4.绛舌:热病极期,或阴虚火旺。
绛舌:热病极期,或阴虚火旺
5.紫舌:主瘀血。
紫舌:主瘀血
二、望苔色
1.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
薄白苔:风寒表证。
薄白苔:正常舌或病证较浅
——多见于风寒感冒,健康人舌象一般是淡红舌、薄白苔,所以薄白苔要么说明是健康的,要么说明病证比较表浅。
2.舌淡苔白:多见于里寒证。
舌淡苔白:多见于里寒证
3.积粉苔:常见于瘟疫和内痈。——一般病情较重,不好处理。
积粉苔:常见于瘟疫和内痈
——一般病情较重,不好处理。
2.黄苔:多见于热证,里证,临床常与红绛舌并见。
黄苔:多见于热证,里证
——如果出现舌红苔黄,说明体内有一把火,有里热证。
3.灰苔:主里证。
灰苔:主里证
——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如果舌苔比较干燥,一般是里热证,如果比较湿润,一般是寒湿证。
4.黑苔:主里证。
黑苔:主里证
——热极或者寒盛,见病重期。
三、望苔质
1.滑苔:多见于水湿内停。
滑苔:多见于水湿内停
2.糙苔: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
糙苔: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
——舌苔特别的干燥少津。
3.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
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
——苔垢滑腻,细腻致密,刮之不去。
4.腐苔:多见于食积、痰浊。
腐苔:多见于食积、痰浊
——大而松散,豆腐渣样,刮之易去。
5.剥落苔:胃气阴两伤。分为:
花剥苔:舌苔部分剥落。
花剥苔:舌苔部分剥落
镜面苔:舌苔全部剥落。
镜面苔:舌苔全部剥落
6.有根苔:正常舌苔是有根的。
7.无根苔:一般提示胃气匮乏。
无根苔:一般提示胃气匮乏
——舌苔浮于舌面,刮之即净。
四、裂痕舌,齿痕舌,胖大舌。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也有先天性裂纹舌。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也有先天性裂纹舌
齿痕舌:多为气虚和阳虚。
齿痕舌:多为气虚和阳虚
胖大舌:脾虚、肾虚水泛。
胖大舌:脾虚、肾虚水泛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诊断疾病时也只是作为其中一个参考,必须要结合相关的症状体征。而临床上的舌象也往往比较复杂。
所以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舌象特征及意义,供大家参考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