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死神的镰刀--肺动脉吊带

梁穗新医生 发布于2019-02-18 07:15 阅读量7208

本文由梁穗新原创

孩子咳嗽,呼吸道感染,对于父母来说,是孩子长大必经的旅程。

但是

如果在短时间内,

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喘息,

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了,

因为

孩子可能不是呼吸道问题,

有可能是心脏问题,

这种病非常容易误诊。


一、7月娃反复咳嗽送医

检查结果让爸妈大吃一惊

7个月的小聪(化名)妈妈最近比较烦:天气变化,小聪又开始咳嗽、喘息了,这已经是近半年的第五次了。在当地医院辗转治疗多天后来慕名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

一问病史小孩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喘息,做了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狭窄。

可为什么咳嗽总是不好,

反反复复来呢?

医生感觉这不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于是在医院完善了心脏超声和CT检查。家长看到治疗咳嗽,居然要检查心脏,感觉很奇怪。

可最终的结果却令家长大吃一惊。

检查发现,小聪原来是患有肺动脉吊带。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咳嗽、喘息及肺部感染的根源终于找到了——就是因为这个! 

左肺动脉走迷路

就像有人掐住脖子

01

什么是“肺动脉吊带”?

肺动脉吊带也称为“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属于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及气管发育异常。

其实就是左肺动脉走迷路了!起源于右侧肺动脉(正常应起源于主肺动脉),绕过主支气管,穿过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一个卡住气管的“吊带”。

02

肺动脉吊带有什么危害呢?

迷路的左肺动脉卡住气管,就像有人用手掐住脖子一样。小孩产生如喘息、呼吸困难、反复肺炎等症状;随着小孩的生长发育、活动增多症状将进一步加重。

孩子刚出生时,由于活动量少,身体尚能支撑正常呼吸,孩子半岁后,活动量增加,呼吸便跟不上了。小聪就是七个月大时,因为生长发育原因活动量增加了,所以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如果患有这种疾病,可能因为感冒,一口痰堵住了就要命了。此疾病常同时伴有气管发育异常、严重气管狭窄,肺部感染后气管狭窄将进一步加重,因气管狭窄引致缺氧、呼吸困难、发黑,甚至危及生命,被称为“死神的镰刀”。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方法

肺动脉吊带一经确诊,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前最好做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气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

若狭窄不严重,仅将迷走的左肺动脉移植回正常位置即可;

若狭窄严重,则需同时完成气管成形术。术后需进行长期雾化治疗减少气管肉芽组织增生。

7个月的小聪是属于严重狭窄

通气仅为正常儿童的1/9

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小聪气道发育也有问题:气管软骨不是常人的“U”型或“C”型,而是完整的“O”型!气管最狭窄处直径仅为2mm(同龄的正常儿童气管直径应为6mm),通气横截面仅为正常儿童的1/9,属于严重的狭窄。

经心胸外科全科讨论后,针对小聪的病情,大家制定了左肺动脉移植与气管成形术同期完成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日,心胸外科丁以群主任游离好气管后,由心胸外科ICU梁穗新主任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出最狭窄部位,丁以群主任继续完成气管成形手术及左肺动脉移植手术。

2mm增大至3.6mm

术后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小聪的气管狭窄已经从原来的2mm增大至3.6mm!别小看了这小小的1.6mm,这可以使小聪气管的横截面增加3.24倍,气管阻力下降约10倍。经过术后1周的恢复,小聪顺利出院了。

此病早期不易发现

手术风险越晚越高

肺动脉吊带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并且早期不易发现,手术风险相对越晚越高。

此类手术完全可以体现医疗单位多学科诊治的综合水平,丁以群主任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完成小婴儿气管成形手术的专家之一,梁穗新主任的加入,让这个团队的围术期管理更加顺畅。

今年以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已经连续对3例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进行了矫治,3例患儿相对发现时间都较晚,气管狭窄严重,手术风险非常大,在心胸外科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手术恢复顺利,并且无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专家提醒:

宝宝长时间咳嗽气喘就一定要注意

多数肺动脉吊带患儿并没有心脏杂音,普通的体检不易被发现,但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都可以提示或发现病变。

由于肺动脉吊带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病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如果宝宝有长时间的咳嗽、气喘、呼吸费力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话,最好到有经验的大医院看看专科医生。同时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完善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某些疾病如肺动脉吊带的诊断就是因为想到了,检查了,然后就能明确诊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