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腹腔镜助力零出血精准切除结肠癌肝转移

刘旭医生 发布于2023-07-11 23:54 阅读量1246

本文由刘旭原创

患者老年女性,一年前因“间断粘液脓血便1年”来我院,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便(20ml),伴粘液,不成形,伴腹痛,排便后腹痛缓解,平均3-4次/日。当地医院胃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我院完善相关检查,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进展期癌,中分化腺癌,切缘未见阴性,淋巴结未见转移,pT3N0M0,脉管(-),神经(-),pMMR,BRAF V600E(-),HER2(-),术后恢复顺利。术后规律口服希罗达(卡培他滨)1.5g,bid,d1-d14,共6个疗程。此后规律门诊复查无明显复发。1周前我院CT提示1、乙状结肠根治术后改变,目前术区未见明显肿瘤复查征象。2、肝S2、S3新见占位,较大者位于S3,约37×25mm,考虑转移瘤。超声造影及MR普美显均提示肝肝S2(16×15mm)、S3(28×25mm)转移瘤。经MDT讨论后决定,由肿瘤科转入我科行肝左外叶切除。考虑患者S2段肿瘤较小,为达到精准、微创、保护肝组织的目的,术前3天静脉注射吲哚菁绿,于荧光腹腔镜下行肝左外叶转移瘤切除术,术中超声扫查肝脏未见其余可疑病灶,手术历时1小时,0出血精准切除肝转移灶。病理及免疫提示见两处病灶,符合结肠来源转移性腺癌,切缘阴性。术后返回肿瘤科行术后辅助性化疗。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图片发自160医护App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自Ishizawa等应用ICG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肝切除术以来,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应用ICG荧光显影技术引导手术切除的研究逐渐开展。ICG入血后迅速被正常肝细胞摄取,在激发光的照射下可显示荧光,ICG经胆汁排泄后荧光亦逐渐消退。严重的肝硬化结节或肝脏肿瘤组织中,因病变肝组织内胆汁排泄功能受损,延缓了ICG的摄取以及排泄速度,肿瘤组织若具备一定肝功能则可缓慢摄取ICG,但由于代谢能力差而造成ICG在肿瘤组织内长时间蓄积,使得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间有明显的界限,从而对肿瘤的边界进行辨认。ICG荧光显影技术辅助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术中实时快速精准定位肿瘤并观察是否有术前未发现的转移灶,明确肿瘤边界,弥补腹腔镜手术的触感缺陷,从而加速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