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月经就如女性的一位“亲戚朋友”,来了安心,不来担心,来的多了略有“烦躁”,突然来的少了也不免心中“一惊”。
那么月经为啥会突然变少呢?对身体有没有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怎么算是规律的“亲戚”?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规律的,每间隔21-35天一次,一次2-8天,经血总量为20-80毫升之间。
为啥月经会如此规律呢?因为月经周期主要依靠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精准调节,从来月经第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月经第一天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卵巢合成女性的雌孕激素,雌激素让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孕激素让子宫内膜转变成适合宝宝生活的“暖床”。若没有怀孕,雌孕激素水平将在排卵两周后下降,子宫内膜便剥脱出血,月经就来了。
月经量多少算少?
月经为什么突然来的少了?这就要先从月经量说起,究竟多少算多?多少算少呢?
月经量的多少,是由雌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宫腔的面积所决定的,如果子宫内膜厚、子宫内膜面积大,那么月经量就会多,反之月经量就会少。
大部分姐妹可能会觉得是少于经血总量的最低值20毫升,但其实并非如此,月经过少是指经量少于5毫升,相当于一个矿泉水瓶盖装的液体量。
比如,市面上常用的一片日用卫生巾,完全浸湿的量可以估算为20毫升。那么只有卫生巾的中间部分被浸湿,大约占卫生巾的三分之一,可以估算为5-7毫升。
为什么会减少?
总体来说,导致月经量变少有两种原因: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
1、生理性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母细胞被消耗,雌激素分泌不足,在40-55岁之间,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月经量减少,属于正常生理过程,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是年轻女性,月经量突然减少,就不能忽视了。
2、病理性减少:
■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最常见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巢早衰、幼稚子宫等,是月经过少的常见病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或早衰缩短了女性生殖期限,对女性的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生育能力有着严重的影响。
■无排卵: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也是引起月经过少、月经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高雄激素的影响,募集和激活了更多卵泡,从而表现出卵巢多囊样改变,同时因为胰岛素抵抗使得这些启动的卵泡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不能顺利完成卵泡发育,卵泡也就不能被排出,使得患者表现为稀发排卵或者不排卵,从而影响生育。
■运动、应激或精神因素等:如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中枢神经对体重下降极为敏感,短期内体重下降10%以上或者体脂丢失30%以上即可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再如过度疲劳、长期精神紧张、压抑、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不仅会引起神经内分泌障碍而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疾病:严重的肝病、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也会导致月经量变少。
正常情况下,如何预防月经减少?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度节食减肥,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不宜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压力过大、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问题。
■选择适合自己的长效可逆的避孕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流产,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
■注意个人生理卫生、保持会阴干燥洁净、禁止月经期间同房,防止妇科炎症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