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 ( PCOS ,以下简称“多囊”) 常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典型症状为:月经失调 (月经稀发或闭经) 、不孕、多毛、痤疮和肥胖,很多人是在发现自己有这些异常后,去医院检查才确诊的多囊。多囊主要因内分泌紊乱失调导致,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得了多囊难免有很多焦虑和疑问
多囊的患者平时的饮食调理
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1:只有胖子才会得“多囊”?
要知道,肥胖与“多囊”相伴相生,但是肥胖只是“多囊”的一个常见表现。
临床上诊断“多囊”的主要标准是:
月经不规律、稀发排卵、不排卵或者排卵障碍;
高雄激素血症(多表现为多毛或严重的青春痘);
B超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
符合以上条件,且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升高和排卵障碍的疾病,才可以诊断为“多囊”。所以,也有很多“瘦多囊”,这与有很多瘦子也患有糖尿病是同一个道理。
常见误区2:雌激素低就是得了“多囊”吗?
“多囊”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卵泡发育受阻。而雌激素偏低指的是雌激素分泌过少,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卵巢早衰、垂体功能低下、过度节食减肥等都会引起体内雌激素分泌较低,从而诱发月经失调甚至不孕。所以,体内雌激素低,还是要尽快去医院查明原因,不要在家“自己看病”,随便对号入座哦!
常见误区3:“多囊”患者多吃叶酸能助孕?
吃叶酸,显然对怀孕是有利的。然而,怀孕需要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如果没有排卵的话,“多囊”患者吃叶酸对怀孕并不会有什么促进作用。服用叶酸片既不能降低体内雄激素,也不能促进排卵,因此无法助怀孕。
说完常见误区
我们来聊聊在药物治疗之外
饮食干预对于调理多囊的作用
饮食为什么能够调理多囊?
“多囊”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是“危险分子”之一。饮食过量、饮食结构比例失衡、偏重高糖高脂饮食等都容易导致“多囊”。
而饮食的调整对卵泡生长和发育、胰岛素水平的控制等有很大的帮助,饮食的调整还能合理控制脂肪、胆固醇、糖分的摄入等,所以能有效调理“多囊”。
“多囊”患者吃什么呢?
第一是吃能促进卵泡生长和发育的食物。包括含有雌性激素的食物和绿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雌性激素的食物比如有豆类、红薯、燕麦、玉米、小米、蜂王浆、蜂蜜、花生酱、洋葱、黑豆、香椿、雪蛤等。绿色的蔬菜和水果中的叶酸也可以促进卵泡的发育,建议可以多吃如菠菜、莴苣、白菜、扁豆、西红柿、香蕉、草莓等。而且绿叶蔬菜中的纤维素含量也比较高,可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净化体内环境,也有利于卵泡的发育。
但是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单单靠饮食来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可能达不到预期目的,建议必要的时候还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第二是吃好油,学会吃肉。应优先选择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的水产品、瘦肉、白肉。建议多吃:鸡、鸭、鹅、鱼类等。
第三是针对“瘦多囊”,低升糖饮食很重要。饮食方面要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合理控制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吃蔬果补充膳食纤维等;避免食用高油、高盐、多糖的食物;避免晚上7点后进餐;适当采用蒸煮的健康烹饪方式。后面三条则对其他“多囊”患者也很适用哦。
“多囊”患者应该少吃什么呢?
应该主动避免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乳制品、酱油制品。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容易导致“多囊”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乳制品,例如牛奶,一方面会导致睾丸酮水平升高,另一方面会限制体内正常睾丸酮的通路。而酱油制品,则与推迟排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多囊”患者,尤其是想要怀孕的女性,遇到以上三类食物就要警惕啦。
既然如此, “多囊”患者不吃饭、不吃豆制品行吗?
不行。碳水化合物虽然会使体重和胰岛素水平增加,但碳水化合物对于“多囊”又有一定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维持血糖;二是改善肠道健康;三是有利于维持细胞健康、抵抗癌症。所以,不吃饭少吃饭也是不行的,会吃,巧吃才是重点。
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等多种营养素,“多囊”患者适当吃是有益的。但是,想靠吃黄豆来补充体内的低雌激素症状是远远不够的,必要时还是得利用药物来调理,比如天然雌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