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不少女生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或B超单子上,有“盆腔积液”这几个字,吓得腿都软了。
“啥?什么是盆腔积液?我怎么会得这个病?我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盆腔积液?临床上,“盆腔积液”并不能算是一种病,只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通俗来说,就是盆腔最低点处聚集了一些液体。
它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对待不同的盆腔积液,我们的措施也大不一样。
生理性盆腔积液
其实,绝大多数的盆腔积液都是生理性盆腔积液,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方面,正常人的盆腹腔脏器表面都会渗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可以保护脏器表面,减少摩擦,起到润滑的作用。另一方面,女性的月经期和排卵期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盆腔积液。一般不会产生不适的症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也就不用治疗。
病理性盆腔积液如果是病理性盆腔积液,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病理性盆腔积液多是各种疾病引起的,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
病理性的有什么表现?
1. 下腹坠胀、小腹一侧或两侧疼痛
慢性炎症可能造成体内器官和体腔壁发生粘连及盆腔充血,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这种感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 抵抗力下降
盆腔积液引起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乏力。患病时间较长者,部分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情况。患者抵抗力差时,盆腔积液容易急性发作。
3. 月经紊乱
并发盆腔瘀血患者,月经可能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能会月经失调。
4. 不孕
不孕是盆腔积液最常见的症状。如果盆腔炎导致输卵管堵塞,就会出现不孕。
病理性的怎么引起的?
1. 盆腔炎症
1)月经期不注意卫生
月经来潮时适宜细菌的滋生,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不洁卫生棉、卫生纸等,或在经期间进行性生活,给细菌提供了良好机会,容易引发盆腔炎,通常会产生一些炎性液体。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患有阑尾炎或腹膜炎症时,易并发盆腔炎症。患有阴道炎、宫颈炎时,炎症上行感染,最终也可能导致盆腔炎、形成积液。
3)产后、流产后感染
生产和人工流产后,免疫力相对较低,此时宫颈口处于扩张状态,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阴道和宫颈内的细菌也有可能会上行,造成盆腔感染。
4)妇科手术后感染
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放(取)环手术、输卵管造影(通液)等,如果手术过程消毒不严格,很容易在术后并发感染。如果术后不注重个人卫生、不遵医嘱进行恢复治疗、治疗后过早进行性生活等,都可能导致盆腔感染。
2. 宫外孕
宫外孕在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由于胚胎生长部位的特殊性,会有出血的风险。
比较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在 6 周左右,输卵管会因为太狭窄而被胚胎撑破、出现大出血。通常情况下,紧急出血非常凶险,往往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就可以达到1000~3000 ml,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3. 卵巢囊肿破裂
这里主要指卵巢黄体出血、卵巢囊肿破裂等。就好比盆腔里放着一个充满水的气球,由于特殊的情况气球破裂,里面的水流到了盆腔里。
4. 癌性腹水
这里仅讨论由卵巢肿瘤导致的癌性腹水。70% 的卵巢癌患者是在因为有腹水去医院时确诊的。
最后,并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哦!下次看到检查报告上有“盆腔积液”这几个字,就先咨询医生,判断是否是病理性盆腔积液,不用慌张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