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有害,几乎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偶尔一下睡不好,第二天都可能昏昏沉沉,无精打采,更别说可以称之为失眠的人,睡不着或者睡不好都不是偶尔的现象。
据统计我国现在都有2.07亿人睡不着或者睡不好,而在这个考验脑力的年代,睡眠非但是身体休息的关键,也是智能、执行力、整合能力、记忆及分析能力休整的必要条件,而电子产品的出现和普及又与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道相驰,试问一下,城市里现在还有多少人正常在十二点之前睡觉的?
在深圳这座年轻人居多、节奏迅速的创新型城市,过早的休息似乎都是不努力的象征,通宵达旦灯火通明的腾讯大厦已经成了奋斗的标志,凌晨三点发出去被秒回的邮件被视为勤勉的象征,创业园区里随处可见的咖啡馆既是生活态度也是工作必需。
我们年轻,我们都不需要睡觉;
我们年轻,我们能扛;
我们年轻,我们有咖啡作伴。
真的如此?
每一次有年轻人猝死的报道,能触目惊心一阵,带去医院体检的人一波,之后再慢慢归于平静,犹如湖水中投入的石子,激起涟漪,再一圈圈消散,不消多久便归于沉寂。
沉默的夜色下,城市不眠的灯影里,不想睡的还是不想睡,不舍得睡的还是睁着眼,想睡睡不着的还是焦躁不安。
其实,大家都想睡个好觉。这件事带来的幸福感,如同沐浴温暖的冬日阳光,呼吸到甘甜清冽的空气,吃到久违的美味佳肴或者拥有亲密无间的关系一般,让人精神振奋,身心愉悦。
睡觉这事情如此自然,以致于在没有失去之前,都感觉不到它的珍贵与重要,如同呼吸一般。如果不曾经历过呼吸困难,很多人难以体会,不知道呼吸这事情,身体花了很多能量来做。
体会过失眠的人想把丢失的睡眠找回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睡觉这事情几乎不受意识控制。
几乎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有一千种方法维持清醒,也有一千种方法让自己入睡,但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好眠,却是自己跑来的,不是我们找的。
什么意思?
日出日落,循环往复。清醒睡眠,周而复始。睡觉需要阈值,需要一定的睡眠压力,需要精神放松,需要声光合适。简而言之,累到一定程度了自然会想睡觉。这事儿有科学依据,睡眠医学指南上慢性失眠I级证据A级推荐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换句话说,改变我们对睡觉这事儿的错误认识。
什么错误认识?
睡觉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像努力工作一样,努力睡着。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每天睡足八小时,喝足水,不悲伤不烦躁。听来似乎都没毛病。做不到怎么办?中午补觉啊,睡不着眯一下也好不是?我们大脑需要休息不是吗?
都对,却也不对。
睡眠医学告诉我们,睡眠压力聚集很重要。短期睡不着没关系,不用过分担心害怕焦虑睡不好带来的危害,越是渴求,反而越睡不着。因为担心睡眠不够造成的危害而焦虑,可能会形成恶性循坏,更佳不利于身体。
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是整个睡眠时间往后推移了,换句话说,是舍不得睡的或者没有条件早睡的那群人。他们可能是捡快递送快递到深夜的小哥,是为早市送新鲜蔬果肉蛋的阿姨,是卖宵夜的摊主,是24小时健身房的教练,是便利店的店员,是执勤的警察,是工作的医护人员,是为这个城市便利贡献的人。
可能,睡眠时间都稳定向后推四五小时,如果不影响日间功能,这部分称为睡眠时相延迟,是不需要干预的。可是有没有危害?还是有的,所以,适可而止,需要休息。换句时髦的话,不要太任性,请仔细倾听你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
那明明很累却怎么也睡不着的怎么办?
可以尝试放松,可以尝试调整呼吸,但如果实在睡不着,离开床做别的事情,有时候是看书,有时候是听听单调的说话声,不要躺在床上看钟表,也不要躺着集中精神数绵羊。
还是睡不着啊或者睡着之后容易醒,醒了之后就再睡不着了怎么办?
那就来寻求医生的帮助吧。了解、协商、评估、诊断、处理,是个揪出睡不好觉背后原因的过程。看似都一样睡不好,其实背后藏着原因千千万。如同每天早上在地铁上看见一样疲惫的脸,背后却藏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和各自的际遇。当然,医生最惯用的物理治疗、音乐治疗、心理治疗或者中医治疗也好,药物也好,枕头也好,床垫也好,都离不开个人对现状的认识与妥协,做不到90分可以先要求70分,不要逼自己太狠,没有所谓标准的睡眠,只有最合适的睡眠。
我们最终需要睡眠自然而然上门,既然今夜难以入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同一片星空下的美好夜景吧。
我想跟好眠做个朋友,也需要有勇气和强大的内心,与不时出现的失眠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