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命科学领域,《Cell》杂志一直处于前沿地位。近日,其重磅发布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14大衰老标志以及衰老基因,为我们深入理解衰老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此前,在2013年科学家就提出了衰老的九个分子细胞和系统标志,包括DNA不稳定、端粒损耗等。2022年1月3日,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发表题为“Hallmarks of aging: An expanding universe”的综述,将衰老标志扩展到十二个,增加了大自噬失能、慢性炎症和生态失调。而此次《Cell》发布的最新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14大衰老标志,这14个标志具体为基因组不稳定、端粒损耗、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稳态丧失、大自噬失能、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讯改变、慢性炎症、生态失调,以及新增加的“僵化”相关标志和与“孤独”相关的身心交互标志。
“僵化”作为新提出的衰老标志之一,体现在身体多个层面。从细胞层面来看,细胞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降,如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换和信号传导。在组织器官层面,组织的弹性和韧性减弱,像血管壁变硬,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影响血液循环;关节软骨僵化,使关节活动度降低,容易引发关节炎等疾病。
“孤独”被发现是另一个催化衰老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孤独感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使体内皮质醇等压力激素水平升高。这会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慢性炎症的困扰,而慢性炎症会促进细胞老化和组织损伤。同时,孤独还可能使人出现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和睡眠紊乱等,这些都会加速衰老进程。
此外,衰老基因在衰老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衰老基因是指在衰老过程中,对衰老和长寿产生影响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调控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影响着机体的衰老速度。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会影响端粒的长度,进而影响细胞的寿命;还有些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影响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从而影响细胞的老化程度。
此次《Cell》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衰老机制的认识,也为未来开发抗衰老的方法和药物提供了更多的靶点和思路。例如,针对“僵化”和“孤独”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增加社交活动、进行心理干预等方式来减缓衰老进程。同时,对衰老基因的深入研究,也有望让我们通过基因编辑或药物干预等手段,调节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从而实现延缓衰老的目标。
这项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入了解衰老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对抗衰老的新希望。但我们也需认识到,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需要科学界不断努力,以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