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到底调没调?

詹中群医生 发布于2022-12-02 17:06 阅读量251

本文转载自光明詹医生

这两天,围绕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国内学术界引发了热烈争议。这也让很多没有医学背景的朋友开始困惑:

我们国家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到底是多少?

到底调没调?

从2005~2017年,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一直是140/90mmHg。

从2005~2022年,我国一直将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定义为成人高血压,同时根据不同的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3级:

1级: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

2级: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

3级: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建议将高血压诊断关口前移。

2022年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针对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就包括将高血压的诊断关口前移。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建议将成人高血压定义为: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为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高血压分级也随之调整:

1级: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mmHg;

2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卫建委强调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调整。

2022年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强调,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卫健委表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也就是说,《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所推荐的高血压诊断关口前移只是作为专业建议,并不是国家认可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调了但又没调”,

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虽然国家卫健委强调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调整,但医生通常会按照《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诊断。

不过,现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刚刚发布,且目前医学界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尚有很多争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在基层医院的真正使用还需要一个讨论学习和接纳的过程。

高血压诊断关口前移并非毫无依据。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还是≥160/95mmHg,后来才降至≥140/90mmHg。高血压诊断关口前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早地控制血压,预防后期并发症。《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已经首次将普通人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至≥130/80mmHg,打破了沿用数十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这是因为很多国外研究都已经证实,尽早地降压,将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能够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不过,如果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至≥130/80mmHg,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可能从3亿增加到5亿,这将给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更大的负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卫建委并不认可调整高血压诊断标准。

总而言之,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而言,我们从这次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争议中应该看到的是,目前学界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130/80mmHg,即使没有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也应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血压偏高,要有意识地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如果血压已经≥140/90mmHg,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用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做好血压的控制。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