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远离心源性猝死!

詹中群医生 发布于2022-07-01 15:26 阅读量209

本文转载自光明詹医生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越来越常在新闻中听到年轻人猝死的消息,例如前几年著名台湾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猝死,再例如今年2月份字节跳动28岁的员工突然猝死,最后基本都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害怕自己会不会突然猝死,那么猝死的来临真的毫无征兆吗?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猝死,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地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是指发生在貌似健康的患者身上的、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的自然死亡。但是目前对“突然”缺乏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是患者在发病数秒、数分钟内死亡;有人觉得是出现症状1小时内死亡;还有人认为是出现症状1-24小时内死亡。但普遍还是认为在1小时内的突然死亡为猝死。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绝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又叫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以突发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我国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占所有死亡的10%-25%,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

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当中,通常是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脏本身就存在病变,如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先天冠状动脉异常、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就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许多人由于缺乏定期的体检,这些疾病在平常的情况下症状也不表现,因此许多人表面看起来健康,实际上心脏是有病变的。心脏在人体中起到泵血的作用,就如同正常的水泵一样,工作是节律性的,有规律的,就如同心脏的跳动一般,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将血泵往全身各处。

但心律失常将影响心脏功能,像心房颤动会使得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心室颤动就会使得血液从心室泵出到全身的时候出现障碍。全身的血供出现问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的动脉缺血,就会诱发猝死。器质性心脏病和恶性心律失常两者也是存在关联的,如果心脏供血、结构出现问题,也容易影响心脏节律性,从而产生恶性心律失常。

大家可能发现了,许多猝死人群都会报道说前段时间压力大,或是经常加班熬夜,其实这些就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诱因(即导火索)。

有人总结了心源性猝死的“黑三角”,即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导火索。常见的导火索包括劳累、压力大、情绪激动、熬夜、吸烟、暴饮暴食、过度惊吓甚至是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人体的供血“负担”,增加心脏负荷,再加上心脏本身可能功能就有所缺陷,导致心脏“罢工”,诱发心源性猝死。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也都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研究也发现,男性、老人、冬春季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尽管大多数患者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没有征兆,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数天或数月会出现一些预警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慌、呼吸不畅、头晕、大汗、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疲惫等,以及不典型的心绞痛,如腹痛、牙痛、左侧肩膀痛等。对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了这样一些难受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万一。

对于突发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猝死前最开始的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抢救方式。虽然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人数多,但医院外抢救成功率只有1%左右。对于遇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应该及时拨打120,并立即采取心肺复苏,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掌根部按压,频率约100-120次/分,深度5-6cm,按压30次后清理患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2次,以此作为一组循环不停施救,直到医务人员赶到。之后转运到医院中再执行更高级的生命支持。在这里也推荐大家去认真仔细学习心肺复苏的方法,为心源性猝死者争取抢救时机。

心肺复苏操作视频

说到底,本质上还是要学会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推荐大家做到以下几点,远离心源性猝死: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应积极服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2.应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暴怒、大喜大悲等,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度悲观焦虑,学会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

3.避免过度劳累,要保持适当的锻炼,切忌剧烈、超负荷运动,如平常不锻炼的人突然去跑马拉松,但并非绝对避免运动,原则在于量力而行。

4.用力排便与猝死发生有一定关联。因此,建议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少吃多餐,多食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

5.出现猝死的先兆症状,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极度乏力等应立即就医。

6.有冠心病等心脏相关原发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每年进行一次专项体检。就算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推荐每年进行心电图等项目的体检,以尽早发现隐匿地一些心脏问题。

7.对于存在猝死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到医院进行心脏疾病的筛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