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才得“高血压”?错,青年人也得当心!

詹中群医生 发布于2022-06-28 00:07 阅读量187

本文转载自光明詹医生

小赵是一位28岁的青年男性,有一天,他在骑电动车时不小心摔倒,被路人送往了医院。在医院经过多项检查后,出乎他意料的是,医生并没有诊断他骨头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说他有高血压,需要开始吃降压药。

小赵觉得非常困惑,怀疑医生的诊断出了问题:我这么年轻,怎么会有高血压呢?

相信很多人有着和小赵一样的认知: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

但事实并不如此。

虽然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比较高发,但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高血压,年轻人一样有可能出现高血压。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低龄化趋势。

然而,与之对应的是,2009-2010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人(18~60岁)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根据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被定义为: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本身可能并不可怕。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疲倦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症状。后来,小赵也回忆起来,自己正是感到了一阵头晕才会在骑车时摔倒。

然而,高血压也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虽然大多数患者都没有症状,但这也正是高血压的可怕之处: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已经慢慢发生了心、脑、肾、眼底等病变,在病变到达一定程度时突然发病,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丧失等症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高血压的早期及时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青年人发生高血压有哪些原因?

如果青年人出现高血压,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其它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药物的使用等。

如果除外了继发性病因,那就是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心理压力、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等。

所以,发现青年高血压后,还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化验检查,以明确诊断。

青年人发生高血压应该怎么办?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首先要治疗原发病。部分患者原发病治疗后高血压会消失,如肾上腺腺瘤分泌的异常增多的激素引起的高血压,将腺瘤切除后,血压自然就会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原发病治疗后高血压能够得到一定缓解,比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然而,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可以治愈的方法,只能靠药物维持治疗,我们俗称的慢性病,其治疗目的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生活方式干预:

除了生活方式干预之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大部分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包括以下几类:

  1. 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带“地平”一类药物)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带“普利”类)
  3.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等带“沙坦”类)
  4.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
  5.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带“洛尔”类)
  6.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目前仅有沙库巴曲缬沙坦一种)等。

总而言之,青年人也需要警惕高血压。保持健康饮食,学会控制情绪,戒烟限酒,经常在医院、药店测一测血压,能够帮助青年人预防高血压,避免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危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