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这是由心房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
在中国每年新发的330万起脑卒中事件中,有14~30%是由房颤引起的1。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1],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后也更容易导致急性肾损伤、出血、感染等严重后果,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1]
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服用抗凝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术(包括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服用抗凝药物
服用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首选方法,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
服用抗凝药物是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首选方法,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
1. 华法林:研究表明,华法林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下降64%。然而,由于华法林对不同个体的有效剂量变异幅度较大,且有效治疗窗较窄,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 NOAC: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与华法林相比,NOAC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用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停药率更低。但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NOAC的禁忌证。
房颤患者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原则
左心耳封堵术
由于非瓣膜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自左心耳,所以,封堵左心耳能够达到机械阻隔,防止左心耳血栓脱落,
具体来讲,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式,通过大腿上的股静脉伸入导管,将封堵器输送至左心耳。到达左心耳的封堵器能够像伞一样撑开,将左心耳封堵住。这样,即便术后左心耳有血栓形成甚至脱落,封堵器也能把它挡在左心耳内,避免血栓在全身血管里游走,也就避免了血栓栓塞的隐患。
左心耳封堵术不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相比较于药物抗凝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实现抗凝作用的同时,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不能、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的原则:
(1)对于左心耳电隔离后的房颤患者,可通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
(2)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如果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进行左心耳封堵术:
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
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③HAS-BLED评分≥3分。
(3)对于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如果存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可以通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