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等于慢性自杀:有些苦,你其实不用受!

蒋雪琴医生 发布于2021-03-10 10:51 阅读量7654

本文由蒋雪琴原创

失眠的你,
最多的一次,数了多少只羊?

image.png

失眠到底有多痛苦、多无助?
 为了能睡一个好觉,做了充足的准备:睡前运动、泡脚、助眠香薰、舒缓音乐、热牛奶、降噪耳塞、避光眼罩、远离手机,11点准时躺到床上。

 心里想着:今晚千万别失眠了。 

半小时之后,开始数羊,一只、两只、三只·····九十九,临近12点,好像变得越来越清醒。 

快睡、快睡、快睡!可是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开始胡思乱想。

越来越着急,越来越睡不着;越着急,越睡不着;怎么办,明天还要上班? 

每一个经历过失眠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

或许你也已经尝试过很多失眠的解决方法,可是真正管用的似乎并不多。 

今天就跟心理学的角度跟你聊一聊失眠,那个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着急、越睡不着的你,到底触犯了怎样的心理禁忌呢?

image.png

你有多久没好好睡觉了?

 偶尔一次的失眠,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

只要不加干涉,睡眠自然会恢复。

所以不必因为几天的失眠就觉得痛苦万分!

 另外,生活中的应激事件造成的急性失眠,持续时间较长。比如失恋了、面试失败了等等。

这类急性失眠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一般应激事情过去了,睡眠就恢复的。 

但如果你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你患上了失眠症: ①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且持续2周以上;②睡眠质量下降,早醒、多梦、半夜易醒;③总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④失眠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⑤个人对失眠非常担心和焦虑,急切想解决失眠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失眠不算是一种疾病,为了改善情况,甚至会擅自购买安眠药服用。

可问题在于,安眠药只能改善症状,失眠的根源原因没找到,同样的情况以后依旧会出现。

而有些长期失眠的患者,因自己乱服安眠药而加重了病情。 

对于失眠人群,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重视失眠问题,二是要采取合理正规的治疗方法。

由于失眠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需要专业的诊断才能确定病因,对症下药解决失眠问题。
image.png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失眠吗? 

失眠可分为生理失眠和心理失眠两大类。

 生理失眠指的是由生理上的疾病或者疼痛引起的失眠症状,生理失眠通过临床诊断并服用相关药物即可治疗。

 心理失眠指的是由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诱发的失眠症状。

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类型就是心理性失眠,大多数失眠症属于这个类型,其原因多数为精神紧张、生气、工作或思想压力、环境变化等因素。

心理失眠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与失眠者自身的情绪、认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心理失眠的原因需要认真分析,找出其背后的原因再进行相关的治疗。 

人在压力状态下,会感到不安、压抑,在身体上会出现心跳加快、反应迟钝、易疲劳、倦怠等现象,也会导致睡眠问题。

而失眠的心理因素越强,失眠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最终固化并恶性循环。 

自然睡眠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放松,一个是疲惫。当人感到疲惫,并且在放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自然睡眠。

而当人在紧张不安或者躯体不适的情况下,则比较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睡的比较浅,或者比较容易醒过来。
 对于失眠者来说,真正的困扰往往在于睡不着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工作效率低下、皮肤变差等。所以才会为此十分焦虑、痛苦。

失眠患者在睡觉前会对自己未入睡的状态有一种恐惧感,

也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患者既想早点入睡,又害怕自己失眠,这就导致自己的大脑一直思考这些问题而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自己没法入睡。
事实上,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于失眠的恐惧。

image.png

“安眠药用久了之后,就再也不能入眠了”
很多失眠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失眠均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心理失眠,药物治疗并没有显著的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对药物依赖性较强。

 一位30多岁的男人来咨询,长期受失眠的困扰,最开始,他缓解失眠问题的方法是吃安眠药。

后来,他发现自己长期服用的安眠药会慢慢的失去作用。他换了好几种安眠药服用,身体总是能够自动对安眠药产生了抗体,安眠药再也无法帮他进入睡眠。

 失眠的治疗取决于其根本的病因,所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治疗方式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目前来说,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睡眠医学会规定的治疗失眠的首要选择。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有70%的有效率,其中更是有40%的患者完全康复,疗效和药物治疗几乎没有差别。虽然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慢,但是长期效果好,治疗周期持续半年到一年比较有效。

同时,催眠、音乐治疗等方法也有辅助的作用。

 比起简单粗暴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会从以下几大方面帮助失眠患者: 1、评估检测 在接受治疗之前,用专业的设备和量表对睡眠情况和相关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评估,包括失眠质量、个人情况、影响因素等;

另外,心理咨询师通过分析,检测睡眠的不良认知、信念和行为。最终认清症状,了解症结所在。

 2、情绪处理 宣泄焦虑的情绪,找到适合的情绪管理方法。 

3、调整认知 失眠的形成和维持与功能不良的认知、信念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常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以要先纠正这些错误的认知,比如:失眠会导致猝死或发疯等。

纠正了错误的认知,相对应的焦虑感自然就消失了,睡眠行为也会得到大的改变。

 4、睡眠干预 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比如: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时,不要强迫自己进入睡眠状态,而是可以起床做些事情,譬如看一些枯燥的、理论类的书籍,或者做一些反复、无聊的事,这样自然会产生睡意。

 5、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其实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方法,帮助你减少大脑警觉度,以更加放松的状态进入睡眠。

 最后,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对于失眠的治疗也需要根据个人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并且根据性格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你对失眠的局限性想法;失眠可以治愈,治愈的是你那颗焦虑备受压力的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