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母女|为何我和母亲渐行渐远...

蒋雪琴医生 发布于2020-10-24 11:45 阅读量6654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zQ1NjM3OQ==&tempkey=MTA4NF9tZU51bGQyQUZoNXdZYVlFQnI2eEJXNmZFMl

为什么我和母亲渐行渐远?

一部电影给出了的答案,它就是讲述原生家庭题材的《春潮》。

制作人李亚平表示这部影片的核心是: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是谁,也无法切断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但这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快乐,我们要尊重最亲密的人的情感世界的认知”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影片讲述了祖孙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男性在待际关系中缺席,整个内容主要围绕着母亲、女儿和外孙女这三代人身上。

母亲叫纪明岚,她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乡村,远嫁北方的城市。

结婚的初衷是为了摆脱“乡下人”的身份,没有感情的婚姻里,姥姥过得不幸福。

她对左邻右舍热情大方;在社区居委会帮着各家各户解决麻烦事儿,是个热心肠的人。

但是回到家里,面对女儿,却出语尖酸刻薄,不停地咒骂斥责。只有在照看小外孙女的时候,才释放出温情的一面,却又免不了“教唆”孩子不要学妈妈的样,毫不掩饰地鄙弃自己的女儿。



女儿名字叫郭建波,是位记者。只身报道老师伤害学生、孤寡老人自杀的社会新闻;很有正义感,对朋友也很和善、笑意盈盈。

外孙女叫郭婉婷,还在念小学,成绩很好,也很古灵精怪。

郭婉婷是妈妈和姥姥之间的和事佬,家庭气氛长期紧张高压一触即发,培养出了她察言观色的敏感。

她不像妈妈只是默默地反抗,她敢直接还嘴。大人逼她练钢琴,她会在家里没人的时候踩在钢琴上唱歌。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家庭也是争吵不断,三代人即使有着血缘上的联系。

家庭环境长期压抑到无法呼吸。

影片中,核心冲突发生与郭建波和她的母亲纪明岚之间。

纪明岚在家庭之外,热心于社区事务,在家里却是一个控制欲强,喜欢将情绪暴风骤雨一样宣泄到女儿身上的母亲。

郭建波面对母亲的语言暴力,习惯性地沉默应对,内心却饱受折磨,在难过的时候也不倾诉,独自使劲捏住仙人球,满手鲜血,让人不由得心疼。



控制欲VS反抗心


很多现实中的母女,不管孩子多大,母亲永远会把孩子当成婴儿来看待。家长越控制,孩子的反抗心就越强。

两代人互相撕扯,活成了对方的枷锁。

前段时间吴绮莉报警称女儿将自己反锁在屋内,担心她有危险。

可是在出动了大批消防人员后,才发现原来只是吴绮莉想借警方联络女儿,女儿已经20天联系不上。

对于吴绮莉的报警,吴卓林只是冷漠地建议妈妈去看医生。

吴卓林从小就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成长,甚至在9岁以前都是吴绮莉抱着她去上厕所最后

可同时,她也自称“是个疯妈妈”,对待女儿很严厉。

她表示:“小孩子不教是不行的,你不让她害怕是不行的,要让她知道她妈是会拼命的那种人,所以她到现在都很害怕我。”

她曾经让女儿双手举起厚重的《辞海》罚站两小时,只要放下来就会被打;女儿不肯睡觉时,罚她不停地抄写“我不睡”,直到凌晨5点。

甚至在女儿割腕自残时,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反而认为不要制止孩子,让她去经历这种痛就会改过。

最后孩子发现就算以伤害的方式,都无法摆脱母亲的控制欲的时:

吴卓林报警抓捕母亲;

宁愿流落街头也不归家;

多次割腕自残,手臂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血痕,令人触目惊心;

抽烟、喝酒、剃阴阳头;

甚至公开出柜,与同性女友高调结婚。

曾经的乖乖女,用惊世骇俗的方式,反抗自己的血脉至亲。

父母扭曲的爱,是孩子仇恨你的开始。



男性在代际关系中的缺席


原本应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为什么最后会互相伤害,形同陌路呢?

上述都有一个共同点,“父亲”角色的缺失。

成龙不承认吴卓林是他女儿的身份,更不会承认吴绮莉的“小三”身份。

在影片的《春潮》纪明岚眼中,丈夫是个流氓,在菜市场偷摸女人被毒打;没有感情,没有担当,甚至还出去嫖娼。



母亲把所有对父亲的不满意都宣泄出来,甚至无数次以最难听的话来发泄。

但是对女儿来说,爸爸亲手给制作玩偶,踩着自行车载着自己穿街走巷,这都是童年美好的记忆。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父亲。

再加上,已经化作尘土的人被一次次咒骂诟病,死后不得安生。

身为女儿,郭建波为爸爸感到不公。

不管是母亲还是女儿都以自己的角度思考,没有考虑到彼此的感受。

但是最后母亲一夜病倒,住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戴着呼吸机,安安静静。

女儿郭建波为母亲擦拭身体。

而母亲斥骂她的所有恶毒的话都烟消云散。



电影有矛盾、撕扯、纠结、痛苦,同时又非常有韧性,充满希望,有那种生命力的张扬。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都是一个事实:

尊重与理解多么珍贵,控制与驯服又多么常见。

这就是我们的通病,我们会无意识地去为孩子作主,一厢情愿为他们做“最好”的安排,却不愿意认真体会他们的感受。

在意识层面上我们依旧是相亲相爱的。但无意识却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语,从而动摇着我们的关系。

愿每一位父母与孩子,都能给爱找一个更好的出口。

爱他,就如他所是;

而非,只如你所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