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藏在身体腹部深处,虽不常被提及,却肩负着调节血糖、助力消化的关键使命。而胰腺癌,作为一种凶险的“健康杀手”,早期善于隐匿踪迹,一旦现身往往已至中晚期,预后不容乐观。因此,洞悉它的症状、掌握早期发现的门道,对守护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一、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1. 腹痛:初期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钝痛,位置较深,仿若肚子里有个“小疙瘩”在隐隐作祟,这种痛感常缺乏规律性,时有时无,容易被误认作是普通的肠胃不适。随着病情进展,肿瘤侵犯周围神经与组织,疼痛会加剧且持续,还可能如“放射电波”般传至腰背部,尤其在夜间平卧时,酸痛感仿若潮水汹涌袭来,令人辗转难眠,变换姿势也难以缓解分毫。
2. 黄疸:胰头部位若长出肿瘤,极易压迫胆管,胆汁排泄的“通道”受阻,胆红素便在体内淤积,进而引发黄疸。患者的皮肤、巩膜(眼白部分)会逐渐泛黄,恰似被一层淡黄色“薄纱”笼罩,同时尿液颜色加深,像浓茶一般,大便却颜色变浅,呈现灰白色陶土样,身体也常伴有皮肤瘙痒,挠抓不停也难止奇痒。
3. 消化道症状:胰腺癌可干扰消化功能,患者胃口锐减,面对满桌佳肴也毫无食欲,进食后还常腹胀、恶心,甚至频繁呕吐,体重也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下降,身体日渐消瘦、虚弱,精神状态萎靡不振。
4. 血糖波动:胰腺中的胰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癌细胞“肆虐”会破坏胰岛功能,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原本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或莫名低血糖,头晕、心慌、手抖等症状纷至沓来。
二、早期发现“秘籍”
1. 定期体检筛查:普通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它能穿透腹壁,“窥探”胰腺大致形态、结构,查看有无可疑肿块。尤其对于 40 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肥胖且伴有糖尿病等高危群体,体检项目要更“精细”,需增添肿瘤标志物检测,像 CA19 - 9(糖类抗原 19 - 9),它是胰腺癌较为敏感的“标识”,指标异常升高时需高度警惕;还可借助增强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这两项检查如同给胰腺做“高清透视”,能清晰呈现胰腺内部细微病变,精准定位肿瘤、判断其性质与分期。
2. 留意身体变化:生活中要做个“细心人”,当出现不明原因、持续不愈且常规治疗无效的腹痛、黄疸、消化异常、血糖紊乱等情况,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应即刻前往医院,主动告知医生详细症状与过往病史,要求深入检查排查胰腺癌可能,争取在早期“揪出”病魔,改写疾病预后。毕竟,早发现一分,战胜胰腺癌的希望便多增一分,牢牢把握健康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