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发现要点,守护肝脏“健康防线”

黄小准医生 发布于2024-11-29 10:05 阅读量250

本文由黄小准原创

1. 定期体检筛查

- 普通人群: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回声成像原理,清晰观测肝脏的大小、轮廓、内部质地,查看有无可疑结节、囊肿或其他异常形态改变。同时搭配抽血检测甲胎蛋白(AFP),这是一种糖蛋白,健康成人血清中含量较低,当肝细胞恶变时,AFP 指标常显著升高,可作为提示肝癌的关键信号之一。

- 高危人群:涵盖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携带病毒,持续刺激肝脏细胞)、长期酗酒者(酒精性肝损伤易恶化)、有肝癌家族遗传史者(基因层面存在潜在易感性),需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查,加密监测频率,尽早捕捉肝脏细微病变。

2. 重视身体异常信号

- 右上腹不适:留意右上腹区域偶尔出现的隐痛、胀痛或钝痛,即便痛感轻微、断断续续,也不可掉以轻心,这可能是肝脏肿瘤早期累及肝包膜,牵拉神经引发的预警。

- 消化异常:当食欲无端减退,面对平日喜爱食物兴趣锐减,或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感频发,常规助消化、调理肠胃措施不见改善时,要考虑肝脏功能受影响、消化酶分泌失衡背后可能隐藏的肝癌隐患。

- 全身症状: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消瘦,体重在短期内持续下降,伴随全身乏力、倦怠,日常活动耐力降低,即便作息、饮食无显著变动,也极有可能是肝癌细胞消耗机体能量、扰乱身体代谢机能的表现,需及时就医彻查。

3. 借助深度检查手段(必要时)

- 若体检指标异常或身体持续存在可疑症状,不能局限于基础检查。增强 CT 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让肝脏内部血管、病变组织在影像中更清晰显影,精准判断肿瘤位置、大小、与周边组织关系;磁共振成像(MRI)借助强磁场与射频脉冲,对软组织分辨力极高,能发现微小病变,为肝癌早期确诊提供更确凿依据,辅助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