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胰腺癌的严峻挑战
胰腺癌,这个可怕的疾病正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它发病隐匿,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早期诊断变得极为困难。很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堪称 “癌王”。它进展迅速,从早期到晚期的时间很短。据统计,胰腺癌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常常是由于病灶比较大,侵犯周围的神经并且常常已经伴有转移。
早期诊断困难是胰腺癌面临的又一大挑战。胰腺位于身体深处,藏在胃肠等其他器官的后面,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与许多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如胃炎、胃溃疡等,容易造成误诊。此外,目前针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指标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高,这也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
胰腺癌的预后也极差。早期胰腺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70%,但进展期胰腺癌 5 年生存率多不超过 5%。绝大部分患者会在一年左右死亡,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可生存到一年以上。
二、早诊之关键方法
(一)体检指标寻线索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其中,CA199 是胰腺癌首选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早期敏感性为 80%-90%,特异性可达 95%。血糖升高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此外,位于胰头部位的肿瘤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可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
(二)影像学检查显神通
超声检查简便快捷,且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强的优势,通常作为筛查胰腺癌的首选。但受肠管积气的影响,对于一些小的病灶可能难以发现。
CT 检查不受肠管积气的影响,胰腺 CT 可清晰显示胰腺的轮廓,尤其结合胰腺增强 CT 检查可发现直径 1 厘米的小病灶。
磁共振检查可通过不同的成像层面,显示胰腺的病灶体积、大小、部位,磁共振检查较 CT 检查精确度大。
(三)高危人群需警惕
年龄大于 40 岁伴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胰腺癌的筛查。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一级亲属患有胰腺癌的人群,胰腺癌风险会显著增加。有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家里边有遗传性癌症,个体的胰腺癌风险相对正常要增加 50% 多。父母代有胰腺癌,子代比正常人患胰腺癌的风险高一倍,虽然遗传几率不到 10%,但仍需加强筛查。
慢性胰腺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肥胖者和饮酒者也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长期的胰腺炎病史可能导致胰腺癌,尤其是家族性慢性胰腺炎。新发的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长期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吸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而且与吸烟的数量和时间有关。肥胖可能是导致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饮酒可能引发慢性胰腺炎,进而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胰腺癌。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均衡饮食等,也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三、早治之有效途径
早期胰腺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腺癌最常用的根治手术。该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肠端空肠、胆囊、胆总管以及相应的淋巴区域等。这种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被公认为是难度最高的腹部外科手术之一。
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病灶仅局限胰腺尾部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癌患者,可通过该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治愈或增加患者生存时间。全胰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肿瘤较大,病灶累及整个胰腺的患者,可彻底切除胰腺内多种病灶,提高病灶清除的彻底程度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