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却陷入了以下常见的饮食误区。
误区 1多喝汤即可补充营养
老一辈的观念中,煲汤是南方地区的常见大补饮食。家属常常为患者煲汤,上至高等食材如人参汤、高丽参汤、冬虫夏草汤甚至中药食膳,下至日常食材如乌鸡汤、牛尾汤、鱼汤、猪蹄汤等,并固执的认为精华都溶解在汤里了,喝汤就行,汤渣可以扔掉。实际这是错误的。
汤里面的营养成分很少,煲得再久再用心的汤,也仅仅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游离氨基酸、少量离子成分,营养密度很低,所以,汤类并不是人体营养成分的良好来源;大量喝汤,反而会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膳食结构单一,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是咀嚼或吞咽困难、身体虚弱、长期卧床等肿瘤患者仅可进流食的情况,可以将各种食材,如粮食类、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制品、蔬菜类等,单独或混合用匀浆机(豆浆机)打碎,制成糊或是熬成粥,这样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误区 2吃得越有营养,肿瘤会长得越快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跟患者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肿瘤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的养分,即使患者处于重度营养不良的状态,癌细胞依然持续在生长,长期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的更快,反而加速疾病恶化。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是组织细胞修复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原料。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的结果:癌症患者膳食热量至少应比平时增加 20%;目前无证据显示人体增加营养,会使癌细胞成长更快,反而有许多患者因营养状况良好、无恶液质而获得长期存活。
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在对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方面都明显要好于营养状况差、消瘦的患者。饿死癌细胞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 3发物助长癌细胞,吃素比较好
发物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说法,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如鸡肉、狗肉、牛肉、海鲜、蛋类、食用菌类等属于发物。许多患者虽想食用,却又担心引起肿瘤复发,敬而远之。
目前现代研究在这一领域上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吃了这些所谓发物是否一定会导致肿瘤的复发,到目前为止未见明确因食用发物而导致肿瘤复发的病例,因此,发物助长癌细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 4盲目依赖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某些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具有抗癌作用,也是在其所含的天然食物在发挥作用,补充营养素及某些植物化学物制剂作为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抗癌作用。
误区 5癌症患者忌食「辛辣」等食物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为对任何疾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但实际上这是缺少依据的:国内很多地方吃辣已经成为习惯,然而并没有在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于其他地区;吃辣会刺激肿瘤生长加速更是没有任何根据。
误区 6只要能打营养针,不吃饭也没关系
当肿瘤患者食欲不振、食物摄入不足时,有的患者、家属、甚至于个别医生认为不吃饭静脉营养也能满足营养需要。这是错误的。人体通过胃肠道进食是自然状态,食物进入肠道吸收,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黏膜就会萎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从而也易感染。大量研究证实,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障碍,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建立起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