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肝囊肿的类型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脏疾病,有单纯性和多囊性两种形式。单纯性肝囊肿多为先天性,多囊性肝病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单纯性囊肿的人群发病率在2.5%~18%之间,较为常见;多囊性肝病为1/15800,较为少见。
此外,还有一种肝包虫肝囊肿,属于寄生虫感染性疾病。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在我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其它地区较少见。在流行地区,当人偶然误食包虫的绦虫卵,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幼虫侵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系统,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肺和其他组织,幼虫发育成包虫囊肿。
二、肝囊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考虑
先天性单纯性肝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没有症状,通常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或腹部手术探查中被发现。如果囊肿不断增大,可因囊肿压迫邻近脏器而引起食后饱胀、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大部分小的肝囊肿,一般直径小于5厘米,通常不引起症状,不需要特别治疗,定期监测即可;如果囊肿增大,尤其是直径超过5厘米或更大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囊肿发生感染、出血或破裂,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多囊性肝病临床症状多由囊肿占位效应引起,如腹胀、餐后饱胀等。病变广泛的晚期患者,肝组织破坏比较严重,引起肝功能受损,可有腹水、黄疸等症状。因多囊性肝病通常合并有肾、胰、脾等脏器囊肿,所以患者还需要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性畸形。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若是病情较重,出现了腹胀、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出现感染、囊肿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肝包虫肝囊肿最常见的症状是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最常见的体征是肝区受压、胀痛不适(压迫综合征);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心、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复杂的肝包虫病可有发热、黄疸或过敏症状。肝囊型包虫病随着包虫囊肿位置不同,引发不同症状。肝包虫病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药物治疗则需长期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
三、预后
预后方面,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肝包虫肝囊肿在出现梗阻性黄疸时预后较差。绝大多数的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但极少数肝囊肿会出现癌变,应进行定期检查以进行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