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管瘤是一种动静脉血管异常构成的肝脏良性肿瘤,大小和数量各异,但绝大多数体积较小且较少引发症状,因此常在影像学检查中意外发现。
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也有学者认为肝内毛细血管感染后变形,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女性激素也被怀疑是血管瘤的致病因素之一。
肝血管瘤的发病率约为0.4%~20%,特别在女性及接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大血管瘤(直径5~10cm),和巨大血管瘤(直径>10cm),并可依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分类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症状,但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快速时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胃肠道不适、瘤体破裂出血等症状。
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通常依赖于瘤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绝大部分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仅进行监测。而对于瘤体较大、生长快速、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动脉栓塞或射频消融等治疗。
总的来说,肝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往往无症状并且良性的肝脏疾病,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积极治疗,可以通过定期监测来观察情况。不过,如有症状或发生并发症,则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