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在手足多汗中的应用

吴博医生 发布于2019-01-09 21:49 阅读量7766

本文由吴博原创

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跖部位多汗,常伴末梢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和青紫苍白,且易生冻疮。手掌还会蜕皮,伴发皮炎,严重影响手工操作。足底出现皮肤浸渍发白,合并细菌滋生而出现脚臭。汗腺受胆碱能神经支配,当A型肉毒素注射到汗腺处,选择性作用于周围胆碱能神经末梢,阻断突触前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汗腺的分泌减少。采用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手足多汗症起效较快,疗效较好。但是,过度出汗只能减少而不能消失,并常在6个月后重新出现,常需反复注射。注射肉毒素的不良反应有三类 :局部并发症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红斑、皮疹、水肿和血肿等,可在提高注射技巧后减少,如缓慢注射、加用局麻药物和冰敷等。区域不良反应主要是肉毒素向邻近肌肉弥漫而引起的局部肌 肉无力,如治疗手掌多汗症时的肌力减弱,程度一般较轻,2~3周逐渐恢复。系统并发症主要是注射后乏力、不适、皮疹,偶有眩晕。可能是对制品中某一成分,如毒素、明胶或山梨醇等过敏引起的。

image.png

外分泌腺的汗腺囊瘤又称汗腺囊腺瘤及汗管扩张症:是一种良性囊性病变,好发于中年女性面部,尤以眼周及面颊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系外分泌腺真皮内导管分泌物过多而受压扩张所致。皮损通常为囊性透明丘疹,棕褐色或淡蓝色,直径1~3mm。因其与温热的气候相关,故而常表现为以多汗为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的慢性病程,夏季增多,冬季减少。A型肉毒素在针对多发面部汗腺囊瘤的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在一项多发汗腺囊瘤患者的研究中,注射A型肉毒素实现了平均80%的有效率和7个月的有效时间。

image.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