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原始反射(摘录自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文库—特殊儿童物理治疗)

战玉军医生 发布于2024-10-15 09:07 阅读量1995

本文转载自特殊儿童物理治疗

反射发育

婴儿特有的一过性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随着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反射出现明显的消长规律,上位中枢发育成熟,原始反射被抑制,出现上位中枢的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胎儿娩出以后原始反射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2~6个月内消失。原始反射阙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1)原始反射。

①拥抱反射(moro reflex),又称惊吓反射。

第一,诱发:有拉手法、弹足法、叩打床边法等,临床多采用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松手。由于头部对背部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第二,反应:A.拥抱相:小儿两上肢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肩和上肢内收、屈曲,呈现连续的拥抱样动作。B.伸展相: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在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

第三,时期:拥抱相0~3个月;伸展相4~6个月。(图1-2-1)

a.拥抱相


图片发自160App



b.伸展相


图片发自160App


第四,意义,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不对称,提示有偏瘫,臂丛神经损伤,肌肉报伤等。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

②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

第一,诱发:用手指触碰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第二,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第三,时期:0~5个月。

第四,意义:该反射阙如提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精神发育迟缓。

③握持反射(palmar grasp reflex)。

第一,诱发:检查者将手指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第二,反应:小儿手指屈曲全手握,检查者欲拿开自己的手指,小儿握得更紧。

第三,时期:0~5个月。

第四,意义: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重度脑损伤;不对称,提示有偏瘫、臂丛神经损伤、肌肉损伤等;脑瘫儿童持续存在。

④放置反射(placing reflex)。

第一,诱发:立位抱起,将一侧足背触碰床边缘。

第二,反应:可见该下肢屈曲,自动将足抬到床上面。

第三,时期:0~2个月。

第四,意义:偏瘫时出现左右差别。

③侧弯反射(incuraion elex),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第一,诱发: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从肩胛骨到腰部之间

第二,反应: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第三,时期:0~6个月(图1-2-2)。



图片发自160App



第四,意义:偏瘫时一侧减弱或消失。脑性瘫痪不随意运动型常常亢进。

⑥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简称TLR)。

第一,诱发:使小儿呈俯卧位及仰卧位。

第二,反应:俯卧位时四肢屈曲,双下肢屈于腹下,头部前屈,臀部凸起;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

第三,时期:0~4个月(图1-2-3)。

a.俯卧位,头前屈,四肢屈曲


图片发自160App



b.仰卧位,头背屈,四肢伸展


图片发自160App



第四,意义: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⑦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简称ATNR)。

第一,诱发: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第二,反应: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第三,时期:0~4个月(图1-2-4)。


图片发自160App


第四,意义: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症状。

(2)立直反射。

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颈部和躯干主动将身体恢复正常姿势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从卧位到坐位到立位变化过程中的立直,保持正常的立位姿势。该反射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①颈立直反射(neck righting reflex)。

第一,诱发:仰卧位,使小儿头部转向一侧。

第二,反应:小儿的肩、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第三,时期:0~2个月,6个月必须消失。

第四,意义:0~6个月间的阴性反应和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有病理意义。

②躯干立直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

第一,诱发:仰卧位,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第二,反应:小儿头部随着躯干转动,并主动将头抬起(图1-2-5)。


图片发自160App



第三,时期:3个月~5岁。

第四,意义:6个月后的阴性反应提示有脑损伤。

③视性立直反射(optical righting reflex)。

第一,诱发:将小儿抱起向前、后、左、右倾斜。

第二,反应:头部躯干保持直立位置。

第三,时期:4个月~终生。

第四,意义:该反射阙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

④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x)。

第一,诱发:扶腋下,将小儿提起,头部向前下方由高处落下接近床面。

第二,反应:两上肢迅速张开,对床面呈现支撑反应。

第三,时期:6个月~终生

第四,意义: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阙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图1-2-6)。


图片发自160App



(3)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身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出现的伸展保护性反应及主动回到原来位置的反应。此反应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在立直反射出现不久即开始逐步出现,终生存在。平衡反应不仅需要大脑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等综合作用才能完成。

①卧位倾斜反应(tilting-supine reaction)。

第一,诱发:倾斜板上取仰卧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第二,反应:头直立,倾斜板翘起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反应。

第三,时期: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

第四,意义: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②坐位倾斜反应(sitting tilting reaction)。

第一,诱发:取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侧方、后方推动小儿身体使其倾斜。

第二,反应:上肢主动向前方、侧方、后方伸展支撑(图1-2-7)。

第三,时期;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图片发自160App



第四,意义:延迟出现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③膝手位/四爬位倾斜反应(four-foot kneeling tilting reaction)。

第一,诱发:使小儿成四爬位,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

第二,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第三,时期: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第四,意义:8个月以后仍呈阴性,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④跪位倾斜反应(kneeling-standing tilting reaction)。

第一,诱发:取跪位,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第二,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

第三,时期:大约15个月出现并维持一生

第四,意义:15个月以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⑤立位倾斜反应(standing tilting reaction)。

第一,诱发:取立位,分别向前方、侧方、后方推动小儿身体使其倾斜。

第二,反应:前后倾斜时主动向前迈步,左右倾斜时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伸出,支持体重保持不倒(图1-2-8)。

第三,时期:前方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个月左右出现,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第四,意义:平衡反应出现方可抓站及迈步走,出现延迟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